第154章 內政快報
劉備進漢中王的訊息,很快傳至許都,傳至鄴城,傳至建鄴,傳遍天下每一個角落,眾人的反應也的不一。
許都的漢帝劉協滿臉悽苦之色,想他堂堂大漢帝王,天下至尊,面對逾越稱王的諸侯只能聽之任之,這讓他百年之後有何臉面去見列祖列宗。
不過相比於曹操稱王,劉備稱王是有點逾越,但終究他姓劉是一家人,肉爛在鍋裡但總在鍋裡,這勉強算是個好訊息,大漢終究不能亡在他手裡。
和劉協的擺爛相比,曹操直接暴怒,因為劉備的逾越之舉,直接無視大漢朝廷的存在,這一點讓自詡大漢忠臣,自以為大漢正宗的曹操如何能忍,直接放話要盡起大軍剿滅逆賊。
曹操如此憤怒,除了劉備的逾越之舉外,更多的還是惱怒劉備不守規矩,他進魏王之後,其實對劉備、孫權稱王也有所準備,畢竟都是鬥了十多年的老對手,怎能憑空弱人一頭。
你劉備想稱王,就不能提前上表漢帝劉協麼,自己和劉協能不同意嗎,你劉備就那麼急不可待想稱王?,你看現在搞得多僵,讓他不得不出兵南征。
不過就在曹操即將出兵,公子曹丕的中庶子司馬懿站了出來,他直言不諱的指出:
今魏國剛立,此刻大興刀兵恐為不詳,另外中原內部不穩,強人叛亂不斷,邊地還有異族叩關,再加上益州有山川之固,荊州有江河之險,涼州正值隆冬,還有江東在側虎視眈眈,冒然興兵南征恐怕難有建樹,一旦再敗於劉備之手,魏國恐有傾覆之危。
這番話讓曹操瞬間清醒,立刻下令停止征伐,並向司馬懿詢問對策。
對於曹操的問策,司馬懿很明顯早有準備,不假思索的分析眼前的局勢:
劉備、孫權雖結為聯盟看似牢不可摧,其實雙方早有嫌隙,荊州誘使江東之民,江東對荊州發起荊州之戰都佐證了這一點,再加上荊州的地理位置對江東來說更是如鯁在喉,一日不能拿下荊州,江東就一天不得安寧。
所以,魏王可派出一能言善辯的使者,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勸說孫權起兵攻伐荊州,再命鎮南將軍曹仁從襄樊出兵,憑荊州的幾萬兵馬定不能擋。
為保荊州不失,劉備必定起益州、隴西地區、漢中之兵救援,而大王可從涼州、關中二地起兵取漢中、隴西地區,使劉備首尾不能相顧,屆時必敗無疑。
司馬懿之言讓曹操對他刮目相看,更加重視司馬懿,並遷他為王府參軍,可出入魏王府參議軍事。
司馬懿之策曹操並未採納,因為他覺得現在時機不對,畢竟漢中之戰以劉備大勝告終,此時兵鋒正勝,以他對孫權的瞭解恐怕難有所建樹。
此策雖然不合時宜,但仍不失為一破敵良策,曹操將其牢記在心中,待時機至時,再給劉備致命一擊。
至於現在嘛,大軍都已經集結完成了,本著來都來了的道理,他當然要去教訓教訓孫權,在打服他的同時也順便報合肥之仇。
鼠輩,甚是惱人。
……
對於劉備稱王,孫權除了有點興奮外,並沒有其他想法,作為三家最弱的一方,他真的希望曹、劉兩家為這事打起來,這樣江東才有機會崛起。
不過對於稱王一事,江東目前分成兩派,只想守著江東過安穩日子的江東集團他們並不希望孫權進吳王,因為他一旦進封吳王,就代表他們再也無法置身事外,必須得參與到爭霸中來。
而剛剛覆滅山越,讓江東底蘊暴增的淮泗派,他們是支援孫權進吳王的,畢竟一個更有進取心的主公更符合他們的利益,淮泗地區他們志在必得。
兩派的紛紛擾擾,擾亂不了孫權那躁動的心,他好歹也是江東人主,能和曹操、劉備能平起平坐的人,如今他們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