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三架馬車 大封群臣

五月

諸葛亮抵達成都,不過他並沒在第一時間去面見劉備,而是先找到魏延、法正二人商議了什麼,隨後聯袂而至找到劉備。

“什麼!,稱帝!,此等大逆不道之事,我是萬萬不會同意的,孔明、文長、孝直,此事爾等休要再提!”

他們來找劉備,就是讓劉備稱帝,不過劉備的反應也在眾人預料之中。

“主公,曹操枉自稱尊,違背了高祖定下的白馬盟約,曹操雖為漢臣,但篡漢之心昭然若揭,天下向漢之士無不憤慨萬千,恨不得手刃曹操!。

然曹賊虎據中原,麾下亂臣賊子數不勝數,又有數十萬大軍助紂為虐,無數仁人志士心有餘而力不足,陷入深深的絕望。

主公,眼下正處於危急存亡之秋也,身為漢室宗親的主公理應挺身而出,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即倒,扛起復興漢室的旗幟,號召天下向漢之士共同驅逐曹操,復我漢室!。

大漢四百年基業,不能亡於我等之手啊。

還請主公稱帝,率領我等揮師北伐,復興漢室!。”

魏延時第一個勸進的,滿嘴的大道理,彷彿劉備不稱帝,就是對不起天下百姓,對不起天下仁人志士一般。

“此事勿要再提!!”

劉備大手一揮,罕見的對魏延發了火,隨後不管不顧的離開,留下三人在府中面面相覷。

得,看來還得再來兩次!!

……

第二次

“主公,曹操專權,將陛下囚於許都,致使天下無主,百姓們惶惶不可終日。

主公之仁德,聞名於天下,又據荊州、益州、涼州三地,治下百姓三百餘萬,文臣武將、披甲之士數不勝數,可謂兵強馬壯。

主公身為漢室宗親,何不順應天意與人心,繼皇帝之位,名正言順地去討伐國賊曹操呢?。

亮望主公不要遲疑,儘快選擇吉日登基。”

今天輪到諸葛亮上陣了,作為季漢的三架馬車之一,他的話振聾發聵,一時竟讓劉備躊躇了起來不似昨日那樣堅決。

“孔明此言差異,備雖為漢室宗室,不過卻是臣子,如今陛下尚在許都,若備做了此事,與反叛大漢又有何異?。

此事勿要再提,否則休怪備不講往日的情面。”

劉備淡淡的說了一句,而後拂袖離去。

堂中三人對視一眼,紛紛露出笑容,主公這是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卻誠實的很嘛。

……

第三次

“主公,如今天下分崩離析,英雄並起,各霸一方,四海的具有才德之人,皆捨生忘死的輔佐他們選定的主公,甚至連一些漢室宗親也不例外。

為什麼?

還不是他們想攀龍附鳳,建立功名,封侯拜相,蒙蔭子孫,名留青史,若主公因避嫌守義,遲遲不肯更進一步,此舉恐怕會讓諸文武失望,致使人心離散。

臣還請主公三思,早日進至尊之位。”

法正的話就直白的多,別看大家嘴上說著要復興漢室,本質就是為了利益,為了功名利祿罷了,若再猶豫不決,一旦人心散了,萬事皆休矣。

“僭越稱帝,屬實大逆不道,備是萬萬不能答應的!”

劉備這話說就的很明白,稱帝是不可能稱帝的,不過其他辦法還是可以的。

“主公平生以仁義為本,不肯立即稱帝乃仁德之舉,是我等考慮不周,險些置主公於不義之地。

我等已據有荊州、益州、涼州三地,恰好漢中也在此列,不如主公效仿高祖稱漢中王。”

魏延立即接過話頭,為劉備提出瞭解決方案,果然華夏人都是喜歡調和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