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長安相距疏勒近七千餘里,倘若我等讓步軍前去支援,恐怕當大軍行至樓蘭時敵人就已經佔領疏勒並向新州挺進,所以此戰前期主力必定是以騎兵為主。
不過目前我國三大騎兵主力除去安西軍外,龍驤軍與北地騎兵軍團均在前線作戰,短時間內恐怕很難啟程,不知諸位有什麼解決辦法。”
西域除了東南西北幾大縱橫交錯的山脈外,其餘地區均以地勢平坦的沙漠,戈壁,草原為主,因此十分契合騎兵集團作戰,想來此次入侵的敵軍主力應該也是以騎兵為主的。
再加上軍情緊急,若讓日行不過五六十里的步軍去支援,屆時等他們走完這段幾千裡的路抵達前線時,別說首當其衝的疏勒,以及處於康居以東的伊犁郡,恐怕連新州都被敵人攻佔了。所以只能派騎兵前去支援。
不過說到騎兵魏延就一臉便秘之色,按理說季漢如今都具備侵吞天下之勢,也擁有非常適合放牧養馬的山丹軍馬場、湟中谷地、河套地區,以及陰山以北那一望無際的草原,應該不會為戰馬資源稀缺擔憂才對。
但實際情況恰恰相反,除了最先收復的山丹軍馬場外,原本作為西羌放牧之地的湟中谷地早在幾年前就完成改造,當初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一去不復返,轉變成如今的阡陌縱橫,數以百萬畝的良田為西域地區和涼州提供穩定的糧食補給。
而河套地區、大漠和湟中谷地的情況差不多,隨著大量急需的礦藏被發現,大漢已經將幷州定位為重工業區,再加上前些年將胡人屠了個乾淨,導致幷州傳統的畜牧業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創,時至今日還沒恢復過來,又怎麼可能提供充足的戰馬呢。
再一個就是他們在大漢內部還有敵人尚未掃滅,而且華夏地形條件複雜,只要你能想得到的地形在華夏大地都能找到,不像北方大漠那樣千篇一律,所以在發展軍事時首重均衡,騎兵、步兵、水軍等齊頭並進,不可能像漢武帝那樣大力發展騎兵。
因此,當西域出現變故時魏延才會如此頭疼,因為他是真沒想到貴霜帝國被魏國一攛掇,就拉上薩珊王朝和羅馬帝國一起東征。其實前兩者他還不怎麼怕,但後者羅馬帝國卻讓他忌憚不已。
畢竟一個國祚能長達一千五百年的國家,不管它的體制和社會形態如何,在它的巔峰時期總有過人之處,而且很不巧此時的羅馬帝國正處於最後的巔峰。
“龍驤軍自年初受補給不足的影響,已經從徐州前線退往冀州平原休整,他們下一步的作戰任務是攪亂中原,為孝直奪取淮泗地區創造戰機。
如今西域有變,那攻略淮泗的時間就往後推推吧,或者讓長江水師配合孝直作戰亦可,至於龍驤軍則立刻結束休整,讓他們務必在八月之前返回長安。
北地騎兵軍團目前在函谷關前休整,一邊恢復實力一邊監視魏國的一舉一動,並沒有任何明確的作戰任務。考慮到魏國主力在去年損失殆盡,就算他們知悉西域有變恐怕也無力西征。
因此可讓北地騎兵軍團作為此次出征的主力,至於他們離開後留下的空擋可讓伯苗領三萬步軍填補。
同時,考慮到敵人興師動眾的入侵西域,恐怕不達目的是不會善罷甘休的,所以這場戰爭註定是一場持久戰。因此我們除了派出騎兵支援外還應派出步兵,不管是守城還是未來越過蔥嶺遠征,他們都比騎兵更合適。”
很快諸葛亮就給出建議,目前大漢有三支主力騎兵軍團,每支軍團各有兩萬精銳騎兵,將他們一併調往西域應該能解燃眉之急,不過這也意味著季漢這些年攢的家底全砸進去了,可見諸葛亮對此戰的重視程度。
至於派遣步兵緊隨其後這倒沒啥可說的,畢竟敵人也不可能全是騎兵,肯定還會有很大一部分步兵相隨的,一旦敵人在騎兵對決中遭遇失敗,他們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