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復興之基

費觀離開後不久,魏延考慮到于禁已率領主力離開,在兵力上雙方已經相差無幾,勝利的天平逐漸向聯軍傾斜,為早日結束漢中之戰集中精力聚焦於內部發展,魏延決定在陳倉道、褒斜道實施反擊作戰。

徐晃雖結硬寨防禦,但整體為木質結構,根本經不起三弓床弩的狂轟濫炸,若徐晃不能當機立斷撤退,恐怕那近四百里的陳倉道,就是徐晃的葬身之地。

魏延下定決心後不再猶豫,立刻讓傳令兵通知霍峻、馬謖,利用手中的三弓床弩向曹軍反擊,務必在十月之前將曹軍推離陳倉、褒斜二道,拿下散關、斜谷關維持戰前態勢,徹底結束漢中之戰。

同時也給伊籍寫信,讓他務必排除萬難,堅定不移的完成移民之策,以充長沙、成都二地人口,至於被騰空後的漢中魏延另有他用。

想到這裡,魏延就從懷裡掏出一把種子撒在案几上,看著一顆顆橢圓形的種子,魏延笑很開心,甚至比打贏漢中之戰更開心。

這些種子是趙雲上個月從隴西送來的,聽說是在和羌人等異族交易時,吸引了一名來自貴霜帝國的商人來此交易。

貴霜商人攜帶的貨物大多數是香料,對於這些玩意兒趙雲看都沒看一眼,在亂世,這些玩意兒甚至不如一把草料來得實在。

貴霜商人見趙雲無動於衷,隨即拿出一把種子,並表示此物的果實能抵禦寒冷,趙雲見此物甚是奇特,又想起魏延在長沙時曾命人四處收集種子,所以便動了購買的心思。

本來趙雲以為挺便宜的,但貴霜商人指名道姓的要蜀錦,其它的東西一概不要,趙雲考慮到貴霜帝國離大漢遙遠,恐怕他要蜀錦也只是為了方便攜帶,便同意了他的請求,在一番討價還價後,就用劉備賞賜的蜀錦,將所有種子全換了過來。

原本魏延也不知道些是啥,畢竟種子這東西,沒種出來之前誰都不知道是什麼,直到他看到布包裡的樣品,一朵朵潔白的棉花時,當時心中的幸福感,難以用言語來形容,只能不斷嘟囔著:

天佑大漢,天佑大漢!

棉花有多重要,在近現代的工業史上無需他人贅述,有一個人種是最具有發言權的,但只能說懂得都懂。

先不提那些不現實的,就單單對眼下的大漢而言,棉花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因為它是最好的禦寒物品,只要棉花能達成規模化種植,再將其製成棉衣、棉被等禦寒物品,北方的苦寒將不是漢人的掣肘,而是一把最鋒利的刀,一把直插異族心臟的刀。

只要有了棉花,漢軍一年四季隨時可以北擊匈奴,驅逐匈奴收復河套地區,也可為開發更北端的土地提供最有力的基礎,那裡的黑土地魏延可眼饞著呢。

眾所周知

棉花的種植、收割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人力,又是眼下最稀缺的,百姓們種田填飽肚子還來不及呢,誰會來種植棉花,畢竟現在一點成果都沒有。

但在未來,有個國家也面對同樣的窘境時,已經給出最完美的答案。

當然,魏延可不會遠跨重洋去搞一堆膈應人的東西回來,大漢四周異族林立,有鮮卑、匈奴、羌胡、山越、南蠻,甚至還有西域諸國,還怕缺少幹活的?。

與其擔心這些,不如想一想該怎樣獲取更多的種子,畢竟手裡棉花種子不多也就百餘顆,就算它們全部都能發芽,並順利茁壯成長至結果結籽,最後得到的也不過千餘顆種子。

而棉花又是一年生作物,要想達到想象中的規模化種植,至少需要五六年的時間,魏延可等不了那麼久,估計見過棉花計程車族也等不了那麼久。

所以,在得到棉花種子的第一時間,魏延就傳令趙雲,立即組織起一支小型商隊,陪同貴霜商人一起返回貴霜帝國西北部的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