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白薯很噎,要捶著胸口才能嚥下去,但這個更適合當主食一點。

外面收的糧食童玉君就不打算用進空間倉庫了,她在院子裡挖了一個紅薯地窖,將紅薯放進去。

又劈了幾塊木板,拼在一起,做了一個簡單的蓋子,將地窖蓋上,完美。

這一次菜地她打算種點黃豆,豆類可以固氮,養養地。

白菜也種了兩行,喂兔子也行。

她空間裡現在兔子不少,天天打草喂實在太麻煩了,但是又不敢扔牧場放開了養。

不然年底她真的能上街賣兔子了。

當然這塊地空著也可以,就是生地空著,只怕明年除草又是一個大麻煩。

不過在此之前,童玉君將放出了野雞,讓它們刨一遍,別說蟲子了,便是草籽都不能留。

還有之前買的新鮮鴨蛋,也要做成皮蛋。

先準備拌皮蛋用的皮蛋粉,石灰、純鹼、鹽按照10:2:1的比例,少量多次加入清水攪拌均勻。

再準備碾米時的副產品——穀糠,備用。

童玉君將鴨蛋一個個放在淡鹽水中清洗乾淨,瀝乾表面的水分。

依次經過皮蛋粉漿、穀糠,便算好了,找個空罈子將皮蛋放起來,醃製二十來天便差不多了。

看著一地的罈子,泡菜,各種乾菜、酸,可不老少呢。

趁著八月的太陽還不錯,童玉君將棉花拿出空間曬一曬。

話說空間一直恆溫,棉花也不會潮,但應該多數人都會喜歡棉花曬過之後的味道吧。

過了中秋後就該降溫了,湘地的冬天應該跟前世差不多,動不動就陰雨綿綿,還妖風四起。

寒氣是直往骨子透,不管什麼時候都覺得身上涼颼颼的,該做點棉襖才行。

冬天童玉君打算長住空間裡,除了趕集、給油菜追肥,不然她都不打算出來。

別看前面幾個月在天坑裡待著沒什麼感覺,這上了幾次街之後,她還挺喜歡趕集的。

這次棉花放在她竹編的曬簾上,大片的棉花,在陽光下,看著真舒服。

陽光曬得人暖洋洋的,這一堆棉花讓童玉君不禁想躺上去。

坐在搖椅上曬著太陽,手裡拿著剛從崖壁上摘的粉色小花,還挺好看的,這個童玉君認識,叫野棉花。

花謝之後會結像棉絮一樣的東西,小時候經常摘了玩,想著給芭比娃娃做衣服。

想來古代都是用野棉花、蘆花來充襖子的吧。

若是她將棉花推廣開來,是不是可以像黃道婆一樣寫入歷史書,流芳千古?

流芳千古,嗯,她喜歡。

中秋節一過,時間就過得飛快,尤其是水稻,隔幾天就一個樣了。

眼瞧著要成熟了,童玉君準備提前把水放了,曬一曬地,不然割稻子的時候,一腳進去全是泥。

先把小溪過來的水溝堵上,水田下方則放一個竹簍,免得等會魚跑了,還得到處抓。

童玉君將堤壩挖一個缺,水便嘩嘩往下流。

幾尾小魚也順著水流往下走,“撲通”掉進了竹簍裡。

這邊放著水,童玉君便不再管,等到時間差不多了,她再來抓魚。

以前在網上看抓禾花魚的影片,老早就想試試了,想想就有趣。

不過她這個肯定沒有影片裡的好玩,因為水放乾的,基本上只要撿魚。

不過後面,童玉君就知道自已錯了。

什麼撿魚,哪有這麼輕鬆的活。

童玉君沾了一身泥,跟那尾鯉魚鬥智鬥勇,分明田裡都沒有多少水了,那魚還能鑽。

魚不大,加上魚身上又滑溜,再裹了泥漿,真的抓都抓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