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抓住了,魚尾一擺,又溜了,還甩了童玉君一臉的泥點子。

童玉君今日這一身算是徹底毀了,她也是有泥不怕再多,乾脆往前一撲,將魚抱在懷裡。

接下來的時間裡,水田裡時不時能看到一個大泥點子東撲西倒的。

更是偶爾能聽到幾句尖叫,無他,看見螞蝗了。

等她掙扎著從水田裡出來的時候,已經完全看不出那身衣服本來的模樣了。

小揹簍裡魚倒是滿了,將魚倒進大桶裡,怕魚死了,裡頭擱的都是空間泉水。

童玉君又鑽進了水田裡,今日水放幹了,得把魚都抓了才行。

洗完澡換了一身衣服的童玉君,看著桶裡的魚開始發愁了。

早知道就不往稻田裡放這麼多了,算了,不管了,明天全醃了,大的做臘魚,小的做酸魚。

吃不了就送人,她就不信了,這麼大個寧水鎮,還送不出去。

童玉君眼睛一亮,要不去聘只貓回來,一隻不夠兩隻也行,她又不是沒有小魚乾,養不起。

說幹就幹,第二天的童玉君就是一個沒有感情的屠夫。

等將那一大桶魚處理好,她的心已經冷得像是在大潤發殺了十年魚一樣。

將內臟、鱗片都扔到外頭堆肥,童玉君要開始準備醃魚了。

先撿出幾條小的,童玉君準備等會做鮮燜禾花魚。

要不還是多留幾條吧,禾花魚燉湯超鮮的,這般想著童玉君又撿出來幾條。

這禾花魚雖說就是小鯉魚和小鯽魚,但顏色卻跟池塘裡的有所不同。

禾花魚帶一點點的黃,顏色也比一般的鯉魚要淡一點。

因為生長週期短,所以除了個別幾尾魚比較大,剩下的魚都還比較小,拿來做酸魚最合適不過了。

酸魚各地的做法都有點差異,這算是苗家、侗家的美食了,當初去湘西的時候吃過。

第一次吃嫌棄太酸不太適應,吃多了幾次後,反而喜歡的緊。

元元見童玉君看向它,沉默了一會調出一條菜譜來。

這樣瞧著酸魚做起來也簡單,準備好小米、鹽、罈子就行。

小米中加入適量的鹽,均勻的塗抹在魚身上,尤其是魚腹和魚鰓。

然後將魚放入罈子裡,密封儲存就好,大概十幾天的樣子就酸了。

將這一切搞完都快吃午飯了,童玉君蒸米飯還比平日多蒸了一些。

下鍋煎魚,擦乾魚表面的水分,再在鍋底撒上一層毛毛鹽,這樣煎魚就不會粘鍋了。

魚煎到兩面焦黃的時候,衝入開水,這樣湯才會變成奶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