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甲騎兵,是桓沁秘密訓練的全新騎兵兵種。這本來是路鳴的理念,靈感則是來自長年累月與擎荒的戰爭。擎荒的戰馬爆發速度不快,但是力氣奇大,而且耐力十足,擎荒限制於其國力,曾經小範圍地出現過重甲騎兵,但由於數量不足,再加上被路鳴以地滾刀破解,便也只是曇花一現。

但是自那以後,重甲騎兵這個念頭便在路鳴心中生根。然而苦於中原沒有那般的戰馬,而陽國與擎荒又沒有貿易往來,只能暫且作罷。

路鳴認為,重甲騎兵雖然需要捨棄一定的衝鋒速度,但其本身的力氣衝起來對於步兵依然是毀滅性的威脅,甚至於比輕騎兵對步兵的殺傷力更大。面對輕騎兵時,有自身的重甲保護,也不會吃虧。

最大的問題就是,重甲騎兵本身需要身上的鎧甲極為結實,且不能簡單以繩索係扣。一旦被對方逼停,那他們身上的重甲就會轉而變成負擔,跑也跑不得,打也更費力。只不過想要逼停重甲騎兵,也需要對方的軍隊有著瞭解重甲騎兵的統帥,同時其兵士的執行力也有著相當高的要求。

路鳴曾經草草地與陽王講過這個想法,陽王亦讀過兵書戰策,他不是不能理解這個兵種的恐怖。若是有十萬重甲騎兵,在戰場上完全就是所向披靡的殺戮機器,哪怕是細雨境巔峰的高手,直面重甲騎兵也得飲恨當場。

不過,路鳴也知道,陽國一時半刻絕無組建重甲騎兵軍團的可能,便也只是簡單提了個想法,並沒有多說,他雖然講明瞭重甲騎兵的優劣,但是他並沒有講該如何應對重甲騎兵,以及重甲騎兵的死境在哪裡。

在路景珩刺殺神子胡摩爾之後,擎荒對大楚俯首稱臣,雙方自然也有了貿易來往,陽王便迫不及待地將此事提上日程,重金購買了許多擎荒馬,從各軍中挑選十萬身強力壯的青年士卒,開始著手訓練重甲騎兵。

作為一個諸侯國,陽國戰時擁軍四十萬,也著實是軍力大國。

如今,這些重甲騎兵經歷了為時大半年的訓練,其戰術也已基本嫻熟,在肖陽之戰爆發之後,被桓沁搬上戰場。

這第一場,的確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戰果。重甲騎兵所到之處,真是撞著就死,碰著就傷。而肖國的步兵們在軍陣被衝亂的情況下,對於重甲騎兵的攻擊根本無法破防,甚至連減緩他們的衝鋒都很難做到。

這一座戰爭堡壘,硬是將肖國的軍陣衝得七零八落,而自身的傷亡在那龐大的戰功面前則顯得微不足道。

原本,肖國大將王幕已經率軍進駐陽國境內,可是被這一場仗一打,肖國的可戰之兵損失瞬間便已超過兩萬人,王幕也只得退守軍營,思考對敵之策。

再往後數十里,便要退回肖國境內,他王幕丟不起這個臉,肖國更丟不起。

不過好在這一次桓沁派出十萬重甲騎兵,但步兵只有五萬,攻城拔寨的能力明顯不足,肖國大軍固守營寨,倒也不擔心陽國會強攻。

對於戰敗而歸的將領鐵牙,王幕也只是象徵性地罰了他幾十軍棍,沒有撤職,也沒有責令他退守後方。首戰失利,他心中也不好受,若是這個時候把他扔到後方去,對士氣將造成二次打擊,得不償失。況且這次失利也不能怪鐵牙,第一次面對重甲騎兵,王幕自忖若是自己親陣,照樣討不了什麼好處,保不齊也得被打個落花流水。

多番考慮,王幕最終便只是打了鐵牙一頓,而被幾十軍棍打的鮮血淋漓的鐵牙對於王幕亦是千恩萬謝,此時的他心中唯一的想法就是如何洗刷恥辱。他不怕捱打,甚至也不怕死,但他怕因為這一場敗仗,王幕便不再讓他上場打仗了。作為肖國新生代的將領,他第一次指揮全軍作戰便吃了這麼一個大敗仗,他心中已經滿是不忿,每天趴在營帳裡冥思苦想,誓要想出個對付重甲騎兵的辦法來。

或許是功夫不負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