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之前,興隆市委領導班子調整,陸一凡榮升市委常委,離開經信委,任煤山縣委書記。
這幾年,興隆市供銷社的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林家聲在這次調整中也被提拔為市政協副主席。這與南懷壁的關心不無關係,但更重要的還是自已努力的結果。
春節過後,省裡集中調整幹部,讓林家聲沒想到的是,常寶君,林家聲的同學,原來的江南市委副書記,擔任了省供銷社黨組書記、主任。現在省社的領導是自已的同學,對興隆的供銷社工作肯定重視,也肯定支援,林家聲心想,自已也太幸運了。
常寶君擔任主任後,視察的第一個地方就是興隆市。這不僅僅因為興隆的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自已也在興隆所轄的煤山縣工作過,林家聲是他的同學,自從當年離開煤山縣後就沒有見到過林家聲。
接到常寶君的電話,林家聲心情異常激動,真的是無法形容,並不是因為常寶君是省社一把手。想當年他們在學校親如兄弟,那麼多年沒見,怎麼能不激動?他按省社辦公室主任說的時間,早早地來到高速路出口迎接老同學了。
等了二十分鐘,常寶君的車子到了。兩人一見面就緊緊地擁抱著。然後站在原地聊了十幾分鍾,林家聲說:“常主任,我們先去供銷社吧。”常寶君說:“家聲,我們是什麼關係,隨意一點,還像我們在校時那樣,直呼其名吧,不要搞得太生分了。”
林家聲作為興隆市供銷社主任,全程陪同常寶君考察。他還給市委書記南懷壁彙報,晚上南懷壁過來陪他們吃飯。
這次來興隆,常寶君說想去看兩個地方,一個是供銷管理學院,一個是煤山縣供銷社。供銷學校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他們最年輕的生命,最美好的年華,都是在那兒度過的。這是他們一生都懷念的地方。煤山縣供銷社是離開學校後第一次參加工作的單位,也是值得回首的地方。在煤山縣供銷社,常寶君過得不好,但不管怎麼說,那也是一段值得回憶的重要的人生經歷。
常寶君去煤山縣供銷社,由分管副市長周紫雲和林家聲陪著。煤山縣委書記陸一凡也是全程陪同。常寶君只是看看,很少說話。
常寶君在煤山縣供銷社工作的時間不長,他視察參觀中自已也沒有對其他人提起。林家聲想,那一段經歷,他肯定永遠都記得。卓文超、李有財,這些名字還會留在腦海中。但是常寶君一句也沒提。倒是在即將離開的時候,遇到了卓明霞,卓明霞還是風采依舊。卓明霞看到常寶君,想上前跟他打個招呼,只是常寶君看她一眼就轉過臉了,也許人太多不便打招呼,卓明霞看到此情況也就沒過來。
據說她老公是醫學博士,在縣醫院當副院長。兒子也上大學了。
聽林家聲說,卓明霞過得不錯,常寶君覺得很安慰。
中午縣裡安排吃飯,這是常寶君擔任省社主任後第一次來興隆,林家聲本來安排在縣城最大的酒店,因為常寶君的建議,改在了呂梁鄉吃工作餐。
從煤山回來,常寶君跟林家聲說,準備去母校看看。
他們畢業的興隆供銷管理學院,前幾年經過院校合併,已經不存在了,併到了其他學校裡。不過校址還在。
第二天,吃過早飯,林家聲陪常寶君來到了學校。不過這裡已經掛上了江淮省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的牌子,但從整個大局上看並沒有多大變化。學校的變化,總不像城市變化那麼大。只是學校裡新建了幾座大樓。學生們的衣著打扮也與他們那時候有了天壤之別。每經過一處,常寶君都會停留片刻,與林家聲回憶起當年的經歷,感慨時光的流逝。
常寶君是供銷管理學院畢業的,又在供銷社工作過,雖然離開這個系統很多年了,但對供銷社還是很有感情的。當然這些年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