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為他針對《尋秦記》這部作品本身,而是因為他和李雲帆在文學市場上存在競爭關係。

《武林傳奇》和《尋秦記》都是面向大眾的通俗小說,爭奪著相同的讀者群體。

隨著《尋秦記》的不斷連載和受歡迎程度的提升,它佔據了越來越多的版面和讀者資源,這無疑對趙明輝的作品造成了威脅。

起初,其他作家並沒有太多反應,因為他們認為《尋秦記》只是一時的熱門作品,難以持久。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尋秦記》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讀者對它的熱情也愈發高漲。

這使得一些依賴在報紙上發表作品謀生的作家開始感到不安。

趙明輝便是其中之一,他擔心自已的作品會被《尋秦記》所取代,因此率先站出來對李雲帆進行批評和攻擊。

趙明輝抨擊《尋秦記》主要有三點。

其一,文辭粗鄙,不堪入目。

在當時的上海,舊派文人寫的大多是章回體小說,以文言為主,白話文小說並不多見,北平才是白話文小說的興盛之地。

而且就算是白話文,也是文白相間。文言文講究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

《尋秦記》通篇白話,還白的很徹底,完全不講究文辭優美,對仗工整。在老派文人眼中,這就像是小學生寫的作文一樣,自然不堪入目。

其二,趙明輝批判《尋秦記》中各種人物的稱謂錯亂,隨意捏造歷史人物,作者對戰國時代的風土人情一竅不通,通篇臆想之言。

這些指責很有道理。《尋秦記》本身就是爽文,不是嚴肅的歷史小說,不可能進行嚴密的考據,否則寫出來通篇古風,也就不成爽文了。

爽文的特徵就是爽,其他的都可以忽略。至於故事情節,想要合情合理比較困難,這畢竟是穿越歷史小說,如果情節合理的話,項少龍在古代根本活不下來。

其三,篡改歷史,誤導民眾。這才是批判的重點。

趙明輝直接對準了穿越這種題材,認為如果這種題材氾濫開來,讀者很可能認為這才是歷史,從而混淆了真實的歷史。

歷史是嚴肅的,絕對不容篡改。

於是,趙明輝就站了出來,打著維護歷史的尊嚴,呼籲大家把《尋秦記》趕出《上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