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個多月來,趙煊如同身陷旋渦,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作為《上海時報》的主編,他原本是想透過刊載《尋秦記》這篇白話文小說,來增加報社報紙的發行量,同時也為通俗文學開闢一條新路。
然而,他萬萬沒想到,這一舉動竟然會引發一場如此激烈的論戰。
趙煊本身是舊派文人作家,這個圈子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有名的人物他都認識,大家的關係都不錯。
然而,在這場論戰中,他卻發現自已竟然成了眾矢之的。
首先,來自舊派文人內部作家的壓力讓他感到窒息。
雖然《上海時報》已經停刊了《尋秦記》,但是他們覺得趙煊剛開始就不應該刊登《尋秦記》這種小說,認為這是在斷他們的後路。
在他們看來,白話文只是一種低階趣味的表現,根本不配登堂入室。
一旦讀者接受了這種小說,他們的地位和影響力將受到嚴重威脅。
趙煊看著這些給《上海時報》投稿的作家,一個個反過來批判自已,倒是遭受到了無妄之災。
另外之所以聯合起來反過來抨擊趙煊,是因為這些舊派文人與趙明輝不同,他們早已習慣了使用文言文和撰寫豔情小說。
在他們看來,這種寫作方式既傳統又經典,為何要改變呢?
按照後世網文的說法,舊派作家所寫的小說大多都是套路文。
他們擅長運用各種傳統的故事情節和人物設定,如才子佳人、公子小姐等,透過描繪生離死別、苦情哀怨等情節來吸引讀者。
這種寫作方式簡單易懂,而且能夠快速賺取稿費,因此深受一些作家的喜愛。
然而,這種寫作方式也存在著明顯的弊端。由於故事情節和人物設定過於單一和陳舊,讀者很容易產生審美疲勞。
而且,這種寫作方式往往只注重表面的情感表達,缺乏深度和內涵,難以觸動讀者的心靈。
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地否定舊派作家的地位。在這個圈子中,還有一位不可忽視的大家是包天笑。
他的代表作《海上花列傳》是一部描寫清末民初上海灘風月場所的小說,以其真實細膩的描寫和深刻的社會洞察而聞名。
該作品透過一系列錯綜複雜的愛情故事,展現了當時社會的種種矛盾和衝突,以及人性的複雜多面。
正是因為他能夠將通俗小說寫到深刻處,才被稱為通俗小說的大師。
所以,現在的《時代先鋒報》那是一路長虹,而趙煊則陷入了雞毛蒜皮的小事當中。
另外,隨著《尋秦記》在全國範圍內掀起的風暴持續擴散,這部小說的熱度不斷攀升,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人們紛紛猜測著這部小說的作者究竟是何方神聖,竟然能夠創作出如此引人入勝的作品。
在這個時候,沈從文接到了一些書商的邀請。
實際上,《尋秦記》的火爆程度早已引起了上海書商們的注意。他們一直在尋找這部小說的作者,希望能夠將其收入囊中。
然而,由於作者一直未曾露面,他們只能暫時按捺住內心的激動。
對於書商們來說,他們並不關心報紙上的那場論戰。
在他們看來,只要讀者喜歡看,那麼這本書就一定有市場。更何況,出版部門並沒有明文禁止出版類似的穿越小說。
這些書商得知沈從文和這本書的作家有有著密切的聯絡,便希望透過他來接觸這位神秘的作者,詢問其是否有意向將《尋秦記》出版成書。
沈從文將這個訊息告訴了李雲帆。
李雲帆聽後沉思片刻,然後對沈從文說道:“你可以自已安排與這些書商的會面,但是在談價格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