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飽和式研究 (第1/3頁)
無限人生:被困在了一生的時間裡 一天一萬 加書籤 章節報錯
78年,
由比鄰一型電推進系統作為推進動力的星際飛船,
從一艘,擴充套件到了三艘。
由於比鄰系列電推進系統的能源需求異常龐大,
新建的這三艘星際飛船體積上,也比之前的星際飛船都大了幾圈,一個量級。
不過,單艘星際飛船的運輸量也提升了不少。
事實上,單從製造成本和運輸成本來考慮,
此刻以比鄰系列為推進系統的星際飛船,對比之前並沒有什麼優勢。
不過,在生產力足夠富裕的時代,成本的問題並不需要多做考慮,
對於求索研究院以及莫道來說,也是節省多一些時間更有價值。
而伴隨著新型星際飛船數量的增長,
更早之前就被確定為其中一個工業中心的海衛一也在快速變化。
從已經逐漸成形的火星工業中心完成製造的,
根據海衛一環境改良設計的智慧生產裝置,被大量投放到了海衛一以及海王星軌道。
地面城市的‘四件套’,
作為能源供給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
作為常駐人員食物來源的立體農場,工業中心需要的工業叢集,
以及為遂古智慧發揮作用而建設的基礎計算單元,規模都在海衛一所在位置快速擴大。
同時,作為常駐人員主要生活和研究工作區域的海衛一常駐基地的佔地範圍也在不斷變大。
到78年,海衛一上常駐的研究人員和其他人員,已經從最初的幾百人,膨脹到了近萬。
這還是因為智慧時代,實際上並不需要什麼人參與海衛一工業中心建造的結果,
不然,在求索研究院對海衛一的開發逐漸進行到足以自給自足階段的情況下,
常駐人員的數量還能夠膨脹得更快。
然後,
再次年,也就是79年,
人類文明進入到智慧時代的第二十年。
這一年,求索研究院及人類文明,再創造了一個里程碑似的成就。
各行星,各衛星,各太陽系內航線關鍵節點位置的地外常駐基地數量,總數突破了一百。
這還是將諸如月面基地,火星基地這種匍匐在星球表面,佔地廣闊,
足以同時間容納上百萬人居住,完全可以說是星際城市的常駐基地也就當一個常駐基地計算出來的結果。
即便是在莫道漫長的人生中,人類文明也從未有此刻這樣強大過。
而在這種大背景之下,
求索研究院也在莫道的帶領下,
朝著求索研究院,也就是莫道這一世想要實現的最終遠航目標中,最後一個關鍵問題,能源問題不斷髮起挑戰。
……
能源問題的解決方向,很早之前就已經確定下來。
其實也沒得選。
目前人類文明或者說求索研究院,
受到莫道的影響,在能源技術路線上,掌握和認知最多的就是可控核聚變技術。
在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現有基礎上往下走,還有些頭緒,
重新換條路走,完全摸不到一點邊。
從一開始,求索研究院內參與研究的相關團隊,就已經對此有了共識。
第三代可控核聚變技術,重核聚變就是最好的選擇。
只是有些頭緒也是相對而言,
從第二代可控核聚變技術再到第三代聚變技術,之間的代差巨大。
對於莫道來說,這也是一個極其艱難的問題。
而對於這個問題的嘗試研究,
求索研究院在莫道的帶領下,還是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