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羽林三兄弟 (第2/4頁)
千年之緣回到西漢做皇帝 倒流河畔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入了羽林衛。
在營中二人最是投緣,訓練之餘常常在一起玩耍。
在姚勝七八歲時,父親隨胡騎營配合邊軍作戰,也歿在了沙場。
姚勝跟著姚母在長安城度日。
鄰居有老太太,看這孤兒寡母度日不易。就把姚母介紹給街坊一箇中年張姓小生意人,重新組成了家庭。
雖然後父對待姚勝也不錯,但小傢伙不想再在這個新家呆下去。
就跑去報了亡父的軍籍,作為羽林孤兒也入了羽林衛。
姚勝入營後,仗著個子大,想欺負小個子蔣興。
結果被杜遷蔣興合夥胖揍了一頓。
不打不相識。
這三人最後倒成了形影不離的好兄弟。
姚母嫁入張家後,又生了個女兒。
張父中年得女視如珍寶,給愛女取名張珍。
張父靠收取近郊山民採的野蜜山貨,在城中販賣為生。
姚勝三人逢到休沐時,也常到張家來幫忙。
老天爺專坑苦命人。
張珍長到四五歲時,張父得了急症一命嗚呼。
姚母又成了寡婦。
還好近幾年幫襯丈夫做生意。
送貨的山民和經常收用山貨的幾家大宅院採買,姚母都還熟識。
辦完丈夫的喪事,蔣母拾起了收山貨的小生意。
只是,一個帶著小姑娘的婦道人家不好去市場街頭叫賣,收入一下少了一截。
僅仗著幾家豪門宅院的老主顧,母女倆勉強維持生活。
後來姚勝年歲漸長,羽林營裡開始給他發放餉錢。
在姚勝的賙濟下,母女倆的生活才寬裕一些。
這兩年王莽掌權,羽林衛的地位一落千丈。
原本和期門郎同樣的比二百石的月俸,現在變成了每月十六斛。
張珍年歲漸長,吃穿用度增多日子又漸漸緊巴起來。
王莽掌權後,因為好賢名在長安城建了不少學館,於興學上倒是頗多建樹。
每年,各地都有不少學子來長安城遊學。再兼地方官員偶來京城辦事。
一些寒門士子和底層官員,乘船搭車而來,在京城沒有腳力。
於是在長安城,出租驢馬就成了一門生意。
姚氏買不起馬。用盡了全部的積蓄買了頭健驢,用來每日出租。
姚氏家的驢子膘肥體健,租的價錢也公道,所以基本上生意不斷。
這本是好事,誰知因為這頭驢子,釀出了一場大禍。
兩年前,從廣漢郡梓潼縣來了個投親的漢子名叫哀福。
這哀福是個光棍破落戶,在老家偷雞摸狗甚得鄰里厭惡。
渾渾噩噩混了半輩子,感覺這樣在山裡也沒什麼意思。
想起都城長安還有房親戚,就想著去京城投親。
鄉里的亭長巴不得他走的遠遠的,不要再回來。上趕著給他開了去長安的路引私傳。
哀福變賣了家中薄田房舍,小包袱一背,頭也不回地直奔長安城而來。
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長安城,進了城哀福直接傻了眼。
都城太大了,親戚具體在哪裡他還真不知道。
兩眼一抹黑的哀福,白天一個坊一個坊的打聽親戚家的下落,晚上就找個便宜的客店窩一晚。
功夫不負有心人。
過了幾天,終於在姚勝後父家的這條街上,打聽到了親戚的訊息。
可惜他那戶親戚,幾年前就舉家跟著一個商隊去邊地謀生去了。
哀福無奈,只好先在這個坊裡租了間小屋安頓下來。
手裡還剩一些賣房賣地的錢,但也不能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