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羽林三兄弟 (第1/4頁)
千年之緣回到西漢做皇帝 倒流河畔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建章宮。
漢武帝於太初元年所建,位於未央宮東南。
整個宮廷規模宏大。
正門圓闕穿過玉堂,經建章前殿到天梁宮成一條直線。
其他宮室分列左右,全部圍以閣道。
宮內門闕重疊,有“千門萬戶”之稱。
宮內有太液池。
漢武帝晚年好道。為了求神祈仙,在池中築有三座假山,以仿東海中的 瀛洲、 蓬萊、方丈,三座神山。
《 西京賦》曰:“神山峨峨,列 瀛洲與方丈,夾蓬萊而駢羅。”
太液池岸邊湖內,各種奇草異獸,珍禽飛鳥充斥其中。
《 西京雜記》卷一載:“ 太液池邊皆是雕胡、紫蘀、綠節之類”,“其間鳧雛雁子,佈滿充積,又多紫龜綠龜;池邊多平沙,沙上鵜鶘、鷓鴣、鵁鶄、鴻鶂動輒成群。”
建章宮最高處為神明臺。
此臺高達數十丈,臺上立著銅鑄的仙人像。
仙人手掌有七圍之大,上託一個二十七丈的大銅盤,盤內建有巨型玉杯。
空中的露水每日匯於玉杯中,故此杯又名“ 承露盤”。
漢武帝當年常飲玉杯中的露水,想著喝了天賜的“瓊漿玉液”,就能益壽成仙。
神明臺上除仙人像外,還設有九室,象徵 九天。
武帝時此臺常住道士、巫師百餘人。
道士煉丹,巫師通靈。整日價煙霧環繞,讓人望之如臨聖境。
建章宮的東門上裝有兩隻高丈餘的鎏金銅鳳凰,人稱“雙鳳闕”。
雙鳳闕外約三箭之地,便是羽林衛大營。
取“為國羽翼,如林之盛”之意成軍的羽林衛,約兩千餘士。
軍中有左,右騎兵合計大概千人,車兵數百人,步戰兵數百人。
大營轅門緊閉,兩什甲士在什長的帶領下,持矛戈巡梭遊弋。
營內校場中,軍士正在操練。
一時旗令飛揚,殺聲喧天。
校場一側,羽林左右騎的兵士在練習著騎射。
漢朝時還沒發明馬鐙,也沒有高橋硬馬鞍。
騎兵只能騎到一處停下,兩腿夾緊馬身之後,再騰雙手引弓控弦。
另一側步軍、車軍配合。
步弓遠射,戰車築陣,步軍矛攻盾御,車兵戈戟齊下。
近身後短兵相接,長以衛短,短以救長。
校場中央,跪縛著三個赤膊軍漢。
陽光的照射下,三人隆起的肌肉微微冒汗,散發著古銅色的光澤。
拇指粗細的草繩,深深的勒進肉裡。
三個軍漢都是自幼入營的羽林孤兒。
雖才十八九歲年紀,但是長年的軍營生涯,讓他們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成熟的多。
其中個子最高的叫姚勝,身長約九尺,按後世演算法是一米九多的大個。
姚勝雖然個子最高,年齡卻是最小。
其父原是北軍胡騎營中的匈奴降漢騎兵。
姚父是胡人,他生的也頗有些胡人樣貌,高鼻深目滿面虯鬚。
姚勝出生後隨了母親姓姚。
年齡最長的叫杜遷。
杜遷面目俊朗,性格比較沉穩,身高也有將近八尺。
三人中,年齡居中的名叫蔣興。
他的個頭,比另外兩人矮了一大截。
蔣興雖然生的矮小,但也是一身腱子肉又兼著身手靈巧。
平時在校場放對搏擊時,大個子姚勝也難在他身上討到便宜。
杜遷和蔣興,是北軍射聲弓弩營士卒的遺孤。
兩人都是父母雙亡,自幼就以羽林孤兒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