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氣要領是清靜自然。導引不是意念導引,而是在正確的身體結構和清淨意念基礎上,利用動作姿勢產生的勢能導引。一些初學者急於求成,用意念導引或盲目守竅,很容易導致走火亂氣。意念輕輕照在整體動作上即可,勿忘勿助,守其自然。久而久之,功夫和火候到了,自然漸漸兩腎火蒸,丹田氣暖。

只有當後天識神退去,主觀的意念干涉消失後,先天機制才會被啟用。讓身中的氣機會自己找路線,衝擊淤堵,自動修復人體機能,慢慢通透全身。這樣經脈通得才徹底,才更穩妥。

當丹田氣機充足,意念清淨,氣脈內外貫通後,會出現營衛之氣沿著任督自動循行的現象,是為河車初動。這是築基煉氣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是煉氣有成的效驗。河車初動,並非真動,此時,氣雖至而神未全。若想河車真動,還需配合調息凝神的功夫。

修行體系中"氣"的有多種含義, 呼吸之氣,營衛宗氣,先天元然和先天一然。

呼吸之氣:呼吸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功能。雖然,呼吸是受植物神經控制,但也能被意識所影響。在修行過程中,其意義非凡。功法運用上,呼吸講究深慢勻長。丹道中,調息是一門重要的功夫,並非是控制呼吸這麼簡單。透過調息,可以間接地影響情緒和身心狀態,所以呼吸常被比喻成"呼吸之火"。

營、衛、宗氣等:這一類氣的特點是流佈全身,對應現代科學中的人體營養、迴圈和免疫等機能,是人體內在生機的體現。在修煉過程中,身體區域性出現的冷、熱、脹、麻、吸斥等感覺,被稱為"得氣"或"行氣",都是營衛之氣的表現。修行中常講的氣脈通暢、氣通周天等,都是指這一類。

先天元炁 :《四百字》中寫道:"煉氣者,煉元然,非口鼻呼吸之氣"。元然是煉精化烈中的烈,是精氣神三寶之一。《心印經》講:"上藥三品,神與氣精",其中的然就是指元然。元然被比喻成煉丹的藥物,是一種先天能量。一成三體,一者,混元之義;三者,分靈之謂。混元之體,純一不雜為元精,融通血脈為元氣,虛靈活動為元神。這和中醫中的元氣不是一個概念。

先天一炁:《悟真》中講:"道自虛無生一,便從一產陰陽"。先天一烈是形而上的概念,是虛無道體最初的演化形式,類似於《老子》中"有名萬物之母"的"萬物之母",是無極生太極的太極。具體表現在人身上,是一切生理、心理發展的原初動力。在功夫層面,是在無念無想的狀態下,一種微妙的真機發動。道家修行中,有招攝先天一烈,點化全身陰質成陽的說法。這是丹道中最為玄妙的部分。

築基中的煉體和健身房裡的健身有很大的區別。煉體並不追求肌肉和力量。相反,很多修為很高的高道表面看上去都有些消瘦。煉體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人體整體的生命活力,讓人體作為一個強健的整體,煥發生機。

身體機能強勁的人,有這樣一些特徵:免疫力強不容易生病,氣血充盈不易疲勞,身心舒適情緒穩定,活力充沛慾望反而很少。這些不單單是肌肉和力量大小的問題。相比於常見的健身運動,築基煉體要更深入、更復雜,方法也更系統、完備。築基煉體可以分成內、外兩個部分:外煉筋骨和內煉臟腑。

中醫認為:筋長則壽長,筋長則關節竅開,無阻滯。當身體筋骨撐拔時,內部空間開啟,氣血執行順暢,滋養全身各處,生命體徵自然增加。古有骨正筋柔,氣血自流之說。與此同時,人體臟腑的陰陽調和也是健康長壽的基礎。消化吸收、生化氣血、調暢氣機都依賴臟腑功能的運轉。因此,煉體要內外兩個方面協同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