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所謂的,進入了大武師境界,其實對應的就是修仙中踏入築基境界,至於踏入這個境界,就要修煉所謂的炁!

各類築基功法的第一步,都是調整身形結構,調和內外。因為只有在身形結構正確,內外貫通的基礎上,氣機才能產生和流暢自如。要煉好氣,先煉好體,把身體打造成一個良好的容器,才能容納更強勁的氣機。初修者應從煉體開始,是最為穩妥的方法。

對於煉體的功法,比如撐筋拔骨一類,或者常見的動功,都不太容易出偏。動作不標準或用力不當,最多拉傷筋骨,但整體問題不大,也可以矯正和恢復。

煉氣不當,意念太重容易走火,氣機竄到非正常路線理,表現出邪火,唇乾眼赤,頭疼咳嗽等等症狀不一。靜功出偏更甚,以幻為真,幻覺幻聽,虛假效驗,精神出問題也有。這個階段練出的毛病,是不好調的,少則一年半載,多則終身落下毛病。所以到了煉氣階段,要格外小心和注意。

氣脈如同微細迴圈管道,類比血管毛細血管。任督只是主幹道。氣機並非只是沿著任督主幹道執行,而是全身內外貫通。氣機走了不該走的路線,或提前或滯後,或火大或寒涼,並非意念能控制的。就好像讓意識控制血液流動,那是不可能的,千萬條毛細結構,稍微力度大一些,毛細結構就可能破裂溢位。這些都非人力所能及的。這就是為什麼煉氣階段經常強調,不要意念引導,不要用意過重。

在初期,心神還不能清淨,意念多為後天凡火。識神凡火照到哪裡就會生燥生熱,此時守竅很容易意念過重,輕則擾亂氣機,重則走火出偏。

在這個階段,應以清靜自然為主,不宜守竅。如果意念無處安放,可以把意念照在全身或身體梢節上,也可以把意念輕輕安放於臍內。在意念相對清淨,神初步凝聚之後,再依據不同目的,做守的功夫。

所以練功要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最忌心浮氣躁,出偏難調。慢慢練,穩紮穩打,反而更快。不怕練不出功夫,只怕練偏了回不來。

道家修煉重在先天。煉氣也以先天之然為主。《四百字》中講:"煉氣者,煉元氣,非口鼻呼吸之氣",指明瞭煉氣的根本所在。但在築基階段,後天仍有虧缺,先天難以顯現,不能從先天直接入手。

築基煉氣雖以先天之氣為重,卻要從後天之氣入手。《樂育堂語錄》寫道:"後天氣足,先天之氣始生""後天氣旺,先天元氣自回於五宮之地","若不知保養後天,徒尋先天元氣,如炊沙求飯,萬不可得"。由此可見,後天氣足、氣旺是先天元氣迴歸的重要前提。因此,築基階段煉氣,多以煉後天之氣為核心。

煉氣煉的是什麼?概括而言,煉氣所煉的是身體內在的生機和動力,具體表現為呼吸之氣、營衛之氣、水谷之氣等。用現代語言來解釋,後天之氣就是新陳代謝、營養能量、免疫迴圈的等功能的動力和強弱。煉體訓練的是身體有形的各種機能,而煉氣則訓練身體內在無形的生機動力。煉體的目標是骨正筋柔、內外調和;煉氣的目標則是氣脈暢通,氣血充盈,乃至丹田氣機充足。

築基煉氣以樁功和導引為主。樁功聚氣,加快周身氣血執行,導引著開脈行氣,運化氣機。煉氣初期會出現梢節麻等現象,這是氣血不充盈、不通暢所致。繼續用功,有些人可能會出現冷熱疼脹、電流感、蟻行感等身體反應,都是氣機衝擊表層淤堵,排寒排溼等過程。

隨著煉氣功夫加深,氣感會逐步增強。一些身體上的老毛病可能會加重,出現流鼻涕、打嗝、乏力犯困等現象,這被稱為氣衝病灶階段。這是氣血執行加速、衝擊深層淤堵、翻病和修復身體的過程。隨著練功日久,氣血充盈,這些現象都會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