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以朝廷本次討伐高句麗勝負來分輸贏。賭注嘛,我若贏了,想和史老討一匹馬,另外請史老傳授用槊之法,若是敗了,小子除了給您老磕頭賠罪,再輸您二十緡五銖錢,如何?”在都會市,楊暜看到過賣的好馬差不多就價值兩萬錢。
“朝廷三月才開始集結兵力出發,若要分出勝負,訊息傳回來豈不是要等到明年。二十緡錢,你小子家裡年入也就這個數吧,你竟敢如此敗家?”
“千金散盡還復來嘛,我家情況史老清楚的很,那我們就來一出‘紙上談兵’,史老家裡可有地圖?”楊暜自認必勝,當然話說的漂亮。
“這話說倒有幾分豪氣,地圖自然有,隨老夫來,老夫就看看你小子如何紙上見分曉,就衝著你這句話的氣度,你若是輸了老夫也借錢給你財度日。”史萬歲很欣賞這種能豁得出去的人。
史老帶著楊暜登堂入室,穿過堂屋來到書房,史老的書房足有一百多平米,只見他走到一個書架旁邊,抽出其中幾本,看封皮是《區宇圖志》、《諸州圖經集》和《遼西險要圖》,看起來是這個時代的地圖。
“來吧,老夫就看看你小子如何‘紙上談兵’。”
楊暜先抽出其中的《遼西險要圖》和《諸州圖經集》,這個時代的地圖非常簡略,只有大概的等比距離,地形地況粗略描述,仔細看了一番,胸有成熟的在地圖上比劃:“史老您看,我們先說陸路,陛下要徵調三十萬水陸大軍,不可能全部都是大興城附近調集吧?”
“自然不會,全國共六百六十個折衝府,上府有兵一千二百人,中府千人,下府八百人。大興城周圍屬關內道,共計二百八十九府,佔了全國三成兵力,河南道七十三府,河東道一百六十六府,河北道五十一府,山南道十五府,隴右道三十三府,淮南道九府,江南道七府,劍南道十一府,嶺南道六府。本次調兵應是從關內、河南、河東和河北四道的五百二十八府中徵調,最終集結於涿郡、上谷郡和漁陽郡之間出發。”史老對於大隋的軍力情況如數家珍。
“大軍三十萬,還要差不多相等數量的輔兵民夫吧?”
“不錯,只多不少。”
“各府軍日可行軍多少裡?”楊暜猶豫下還是問了這個問題。
“你小子到底認真讀兵書了嗎?步騎兵加上民夫輜重混編起來平地日行四十里,山地最多走三十里。”史萬歲懷疑他紙上談兵的本事都沒有。
“小子都是從書上看來的嘛,是和您老這樣的兵法大家確認是否準確。從地圖上看,大興到集結點位置大約一千八百里,再到遼東郡還有一千六百里,一共就是三千四百里路,有平地有山地,若是按照平均每日行軍三十五里,再留出一些機動時間,那麼粗略計算就需要百日左右,對吧?”楊暜先拍拍馬屁,開始發揮專業知識。
“不錯!”史老頷首,行軍路程他估算是需要三個多月時間。
“若三月出發,大約四月底五月初時候將要抵達這一段。”楊暜鋪開《遼西險要圖》,指了指圖上,用手指比劃出後世山海關到錦州的路線。“這一段北平郡到燕郡,自西向東長約四百里、南北寬約四十到六十里,南邊臨海,東邊臨山,我把這裡稱作‘遼西走廊’。”
“嗯,這裡稱作榆關走廊。”史老點了點頭。
“春末夏初時分天象如何?”楊暜提出問題。
“大風,多雨?”史老略皺眉說道。
“史老當世名將、兵法大家,果然精通天時地利,兩個多月時間,陛下三十萬大軍討伐高句麗的訊息必然早已經傳出,若您是高句麗一方,知曉這個訊息會怎麼做?” 楊暜讓史老切換角度來看問題。
史老沉吟片刻“高句麗人素來毫無羞恥,得知訊息後必然先上表請降,朝廷休兵罷戰自然最好,即使不能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