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暜路上聽著呂德華的介紹快速融合自身記憶,總算把都會市的相關資訊全部消化理解,呂德華平日裡就負責府上的這些工作,經常出沒兩市,對這裡熟得很。南北朝向的朱雀大街把大興城從中心平分為東西兩半,東邊屬於萬年縣,西邊屬於長安縣,共計一百零八坊,此外還有東西兩市,分別是西邊的利人市和東邊的都會市,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西邊‘利人市’屬於小商品批發和便民服務,實際上產品除了民眾日用百貨外,還有大量自西域而來的進口貨,其中也有人口貿易在其中,以番戶、奴婢為主,總之利人市突出的是經濟實惠。而東市‘都會市’,名字就高階大氣上檔次,坊市裡主營的也是奢侈品和名貴器物,就連做人口生意的,販賣的也都是諸如崑崙奴、新羅婢、菩薩蠻等時下最為搶手的高階奴婢。商品面向高淨值客戶,沒有最貴只有更貴,主打尊貴、品味、流行時尚。

坊市內的店鋪名叫“肆”,而聚集了多個同型別商品的區域組成“行”,就類似於後世的某某商品一條街。都會市和利人市內東南西北四角皆有民宅府邸,整個坊市可劃分為九個區域,佈局類似麻將中的九條。正中豎條是市署所在地,市署向北為常平倉向南為平準署。市署就是整個市的管理機構,而平準署不僅僅是物價局,同時也負責政府部分商品的大宗採購和賣出。常平倉則相當於中糧儲,用來調節糧食價格,防止“穀賤傷農”或“谷貴傷民”。

兩人從都會市西門進入,都會市裡規劃很有條理,筆直的路上鋪著青色的石板,店鋪外掛著整齊的‘幌子’,絕對是統一採購規範製作,穿著簇新市署襴衫的監事拿著鞭子穿梭其間,嚴管市場秩序,看上去井井有條。看到這裡是印刷行,楊暜饒有興趣的隨便找了家走了進去想要見識、見識。店裡掌櫃的介紹說開皇初年皇帝陛下派人遠赴天竺取經,但佛經內容晦澀難懂,梵文辨識不易,便有人想出辦法,將佛經雕刻成文字元號再用墨水壓在紙上,這就是最早的印刷術了,經過這十多年的發展,不僅雕版材料有了長足進步,墨水顏料上也經歷了多次更新換代。已經逐漸形成新的產業,業務從單純的印刷佛經拓展到了其他文字讀物上,這是把手工抄寫變為了機械製造的大進步,在楊暜眼中還是相當的落後,此時紙張不但價格很貴,雕版費時費力、容易損壞,用過一次基本就廢棄,還是有相當大的改進空間。眼下自己還不具備人力去涉足這行業,但未來這是必須要改進和發揚的大產業,楊暜默默的記下來。

呂德華說向北是大片錦繡彩帛行,出售的都是蜀錦、緞面、絲綢等高階衣料,這自然不是楊暜需要的東西。於是兩人向南走去,南邊多是肉行、酒肆、食肆等等。早上只喝了碗粥的楊暜早已餓的前心貼後背了,買了幾塊呂德華極力推薦的畢羅,實際就是類似於後世懶龍的蒸餅,濃重的胡椒味兒掩蓋了不少粗鹽的苦味兒,還是勉強可以入口的,匆匆填飽肚子後,兩人繼續逛街,楊暜上輩子就沒怎麼逛過街,這輩子第一次逛街居然是跟著這麼個騷老爺們,內心的尷尬無人與說,只想快速買齊想要的東西早早回府,好在古代最大的坊市規模也就現代十八線小縣城那麼大,用了一個半時辰,楊暜想要購買的東西大部分都買到了,還意外在南方海貨鋪子中看到種被叫做“石蜜”的紅糖,區別於穀物麥芽糖發酵的飴糖,這明顯是甘蔗製成的紅糖。問過呂德華才知曉,這個時代原來食用的糖都是麥芽糖,這種“石蜜”產自嶺南,是當做治療老虎咬傷的藥來用,所以產量不大,楊暜大喜,把鋪子裡十多斤的“石蜜”全部買了下來,並讓這家鋪子大量進貨,準備他們有多少全部都採購下來。由於買的東西太多,不得不僱了輛驢車來拉貨,這時候東西基本買全了,看著兩緡的五銖錢剩下六百多個,呂德華路上嘿嘿淫笑不止,讓楊暜總覺得他似乎誤解了自己,你呂德華小看我楊某人了,你以為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