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沈染都在忙著食鋪的事情,炸串攤已經全權交給了旭哥兒他們管。
食鋪已經被改裝成了酒樓,拆掉了原來陳舊的裝潢,門口裝上了兩串大紅燈籠,也是準備重新開業了。
沈染提前找了顧千帆幫忙,讓他把認識的名流,結交的好友都邀請來,搞一場開業大酬賓。
酒水減半,每一桌還會免費贈送幾道小菜。
原來就一個廚子是肯定不夠的,沈染還從村子裡找了幾個做飯好吃的廚娘來幫工,培訓了一段時間如今已經能上崗了。
基本都是已婚已育婦女,在家沒啥事幹,聽說沈染能給她們一個活兒幹,有錢拿,還管吃,別提多高興了,一個個對她感恩戴德的。
沈染這些天頭髮都快抓禿了,想了很多之前吃過的美食,研究過的食譜。
還整了一個選單,這裡沒辦法印刷,好在賬房先生是個秀才,抄書他比較擅長,沈染指著他使勁薅羊毛,讓他先抄個幾百份。
可以用活字拓,她找了人開始雕刻,只是需要一些時間,後面刻好了就用活字印刷的方式,開張這幾天就只能先辛苦何秀才了。
沈染做這個選單也是有考慮的,本來也可以像之前那樣小二報菜名點菜,她特意在選單上寫明瞭地址店名還有特色菜風味菜招牌菜分割槽,即可以提高點菜效率又不容易上錯菜。
更重要的是,選單客人是可以帶走的,可以口口相傳,更快的把名聲打響。
終於到了開業這天。
顧千帆那廝雖然看著紈絝,做生意老是虧錢,但是結交的朋友是真不少,第一天開業,酒店座無虛席。
當然其中不乏有附近的食客看見這家酒樓這麼多人,也來湊熱鬧的。
顧千帆還花重金請了城裡最負盛名的歌姬舞姬,沈染一陣肉疼,雖然不是花的自己的錢,也忍不住唏噓富人的世界她不懂。
第一天的造勢很成功,再加上沈染提供的菜譜新奇,大家都有獵奇心理,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點了好些沒聽過名字的菜,吃到嘴裡都忍不住讚歎,真色香味俱全也。
一家酒樓的名聲徹底打響。
雖然店名被顧千帆狠狠吐槽了,沈染還是覺得挺好,還說顧千帆若是覺得不好,那便取個更好的來。
那廝不說話了,他一句懶得操心給人打發了。
接下來的一段日子,大街小巷都在討論一家酒樓,有討論菜品的,有討論別緻的裝修的。
有錢人家格外青睞二樓的包間,每一個主題包間裝修都不一樣,各具特色,而且加了隔音棉,隱私效能好。
後來一家酒樓的雅間成了一些達官顯貴商討重要事宜場所的首選。
一樓食客也沒斷過,很多人喜歡點幾壺小酒配上辣子雞,油炸花生米這類的下酒菜,一邊慢悠悠的聽著臺子上唱的戲。
雖說一家酒樓菜價比別家高,但是在這裡吃飯就是一種享受,既有絲竹之樂,又可以品戲曲。
很多讀書人也願意來這裡,他們普遍自視甚高,覺得普通的那些飯館的食客大多粗鄙,用餐環境也差,他們來過一家酒樓之後便忍受不了別家的服務了。
顧千帆看半月過去了,生意依舊這麼火爆,忍不住給沈染豎了個大拇哥。
雖然他不差錢,可是誰會嫌銀子太多呢。
更重要的是,現在他跟朋友出去玩,大家都對他的酒樓讚賞有加,他受用極了。
他父親顧老爺子聽說了,看他的眼神裡也多了幾分欣慰。
顧千帆人生得意也沒忘了沈染,直接給了她一袋金子讓她繼續努力。
沈染來這這麼久第一次這麼直觀的感受沉甸甸的金子,笑得眼睛眯成一條縫。
嘴裡還不忘拍著馬屁:“多謝顧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