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皇室家宴,凡是先帝直系子孫都受邀其中,自先帝起每年都會開展一次,意為皇室和睦順遂,去年東臨來使兩國商洽合作事宜故此並未舉辦。
而今年家宴恰逢元昭帝壽辰,舉國崇尚節儉之風元昭帝又非整壽,所以並未大肆操辦,宴會一應事宜由皇后全權負責。
冬日漸冷,太后鳳體抱恙不宜出門,上方寶座上帝后同席。
元昭帝右下方是各路王爺以攝政王為首,留在京城的皇室王侯並不多,是以右下方席位沒幾個,分別是先帝第五子永安王和第六子永樂王,兩人都比攝政王年長十餘歲,因為大皇子早已封王,攜王妃坐在永樂王下方。
左下方則是元昭帝的妃嬪子嗣,以太子為首,其次按序分別是宸妃、賢妃、二皇子、四皇子、娉婷公主。
兩月前娉婷已有自已的府邸,近些日子不常入宮,席間跑去了宸妃那裡,其時宸妃的肚子早已顯懷,母女倆說著些貼心話,偶爾下方的賢妃關懷兩句,場面好不溫馨。
賢王身為兄長,對幾個弟弟關懷備至,向最近的永樂王敬酒後便去了左側,兄弟間互相敬酒欣賞好一副兄友弟恭的畫面。
唯輪椅上的二皇子面色平淡,這些年他向來不參與這些,只是今晚元昭帝特意將人召來。
家宴正式開始後,元昭帝端起酒杯俯視下方,在座眾人臉上皆是敬仰與敬畏,心中的那股自豪感油然而生:“今日家宴,你們不必拘禮。”語調顯得有幾分中氣不足,只是眾人或習慣了或不敢質疑,並未有人注意。
皇后側身而立舉起酒杯,底下眾人跟著起身敬酒,異口同聲道:“臣妾\/臣弟\/兒臣敬皇上\/皇兄\/父皇,皇上\/皇兄\/父皇千秋萬古福壽延綿。”
“坐坐坐,今晚家宴只有至親之情而無君臣之誼。”
“朕登基近五年,西瀾愈發繁榮昌盛……”冠冕堂皇的話是任何宴會場面都必不可少的。
“這些年多虧了幾位皇弟為朕分憂。”元昭帝舉杯笑道:“尤其是北宸,年紀最幼卻最得朕心。”
那帝王之下第一人,年少成名意氣風發,玉冠高束紫衣蜀錦矜貴無雙,其人聞聲起身敬酒,那巍峨的身姿正如衣物上的祥雲仙鶴般屹立山端不染世俗,身側僅立著一玄衣侍衛。
永安王和永樂王對視一眼,彼此心知肚明,攝政王是元昭帝一母同胞的親弟弟,自然不是他們這些異腹子能夠比的。
藍朝桉敬酒回之:“皇兄謬讚了,臣弟代萬千子民敬皇兄,願皇兄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而後底下諸位分別向元昭帝敬酒,後者心情甚好一一回應,其間誇讚了皇后辦事得當又展露出對宸妃腹中子嗣的期望。
兩刻鐘後,元昭帝隱約有幾分醉意,神色動作稍顯滯鈍,只是無人敢正眼瞧他,指著下方一人:“北宸——今日母后不在這裡,朕少不了嘮叨幾句,你不愛聽也得聽著。”
藍朝桉雖然輩分大,可在場年齡比他小的只有太子和娉婷公主,此言一出,現場一片嬉笑寵溺聲。
“你也老大不小,你的侄子賢王連孩子都三歲了。”又指著面色不佳的藍瑾瑜:“太子也娶了側妃。”最後視線落在藍朝桉身上,語氣帶著些微責備:“你這當皇叔的,豈不是讓他們看笑話去?”
藍朝桉目光落在對側太子身上後又轉身瞧了眼賢王,似在問:你們笑話本王?
兩人被這不怒自威的眼神打量著,頗為不自在,同時舉杯道:“皇侄不敢。”
場面安靜了一瞬,皇后和賢妃目光碰撞在一起,元昭帝倏然酒醒幾分,笑道:“哈哈~剛剛是朕多言了,北宸後院之事自已有分寸。”
忽而看向下方存在感極低的二皇子:“瑾琰今日也在,這些年是朕忽視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