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在鄉下白家,那般隨隨便便就能要了性命的地方,白秋月在喪母后,都能護著自己和弟弟平安長大,自然眼力不差。
尉遲釗是生來的金光侯世子,就算他頂著個“不學無術”的名頭,但日後絕對是要繼承金光侯府的。
而尉遲家的態度一直很明朗。
爹孃兄弟都在外頭奔前程,這個長子就是留在京城維護各方關係。
日後誰要做他的妻子,都得幫著丈夫一起,上跟皇宮保持良好交情,下跟群臣親戚們友善往來。還得給身在異地的親戚們書信提點,察看朝中局勢,讓大家謹言慎行。
要處理這些錯綜複雜的關係,可比一個小小的好姐兒要棘手得多。
所以這也算是白秋月給女兒的一個小小考驗。
如果她能透過,她才會考慮答應尉遲家的提親。否則就算許惜顏親自來說,白秋月也不能把女兒嫁去。
那時若再闖禍,就是大事了,說不好都會影響兩個家族。
要是和嘉沒有這個能力,白秋月寧肯把她嫁個門戶低微的普通人家,也好過日後被人抱怨指責。
於是,接下考題的和嘉,深深苦惱了。
她到底年輕,哪裡經過這等事?
難道要她去跟馮舅母說,不好意思,您誤會了,我沒有要你家好姐兒當妾的意思。但我會照顧她一輩子,不愁吃喝,也不受人欺負。您看行不?
真這麼說,也不是不行。
但對於已經誤會,抱有更高期待的馮舅母和好姐兒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
她們肯定會想,好姐兒到底是有哪裡不好?為何不能給你丈夫當妾?到底還是嫌棄她身有殘疾,或是揹負惡名吧?
說不定一個想不開,祖孫倆一起走上絕路也說不定。
這不是和嘉自己嚇自己,而是真有可能的。
若不是逼到絕路上,這顯然就是從未出過遠門的祖孫倆,何以下定決心,冒著這般大的風險,老婦弱女,千里迢迢趕上京城來?
她們那眼神,和嘉也是看在眼裡的,真真透著絕望與無助。
所以在她答應照顧好姐兒一輩子過後,馮舅母才會迸射出那樣的驚喜。
比起做個寄人籬下,前途未卜的親戚孤女,自然還是能正正經經有個丈夫,哪怕是做妾呢,但日後總能生兒育女的日子,更有盼頭。
所以白秋月讓女兒來解決這件事,難點不在於跟馮舅母解釋清楚,而是給好姐兒安排一個讓祖孫倆都安心的歸宿。
更直白一點,就是找個值得託付終生的好婆家。
可這,這得上哪兒找去?
說心裡話,好姐兒這般不幸,雖然可憐,但真議起親事,誰家都會有些顧慮。
縱礙於情面,勉強娶了。萬一回頭遇到些倒黴事,又跟馮家那些鄰居一般,全都賴到她的頭上,那才是真正害死她了。
給她份厚厚嫁妝,嫁個普通人家?
那就更不行了。
若看在錢的份上娶她,本身人品就有問題。
嫁府裡的侍衛家丁,一輩子放在眼皮子底下照應?
絕對不行。
好姐兒再殘疾,好歹也是白秋月的孃家人。馮家這麼多年又從來沒有麻煩過白家姐弟,算是很明理的人了。
就算挑再好的侍衛家丁,給人放了良籍,再捐個小官兒,混個名聲,這麼做也不合適,顯得太輕慢她了,於白秋月名聲也有損。
而且和嘉覺得,對於好姐兒這樣一個本就命運多舛的女孩子來說,也太委屈了。
好姐兒真正需要的,是一個能不介意她的殘疾和名聲,真心願意娶她,照顧她一輩子的好丈夫。否則她這輩子,就太可憐了。
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