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朝的紡織基地,棉衣,羽絨服,睡袋,帳篷這些產品從這裡生產出來,透過水路運到冿海城。

這樣,就是冬天,寧軍也會安然過冬。

寧軍到了大都城下,沒有立刻攻城,還是和以前一樣。先挖壕溝,鋪上鐵絲網。。

涼朝以騎射立國,騎兵在軍中比例是非常高的。為了對付騎兵,壕溝,鐵絲網是最有效的。

大都城建城已經幾百年了,經過這麼多年的加固,建城牆的石料都是從燕山鑿出來的。

為了這城牆,匈人不知道花費了多少人力物力。城牆高大雄偉,素有金湯城之稱。

寧軍要想轟塌城牆,就要有重炮,還必須連續不斷的轟擊。

於是,重炮透過壕溝運到大都城下,隨著重炮統領曹坤的一聲令下,火炮開始轟擊。

這就讓城上的守軍尷尬了,城牆太高了,雖然這讓城牆上仿製的火炮射程加大了,但對近處射擊的最小距離也加大了。

而寧軍的火炮正好就在最小射擊距離之外,所以任寧軍的火炮怎麼轟,涼軍火炮也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卻沒有他的什麼事。

在大都被圍住之後,寧軍各部騎兵開始圍剿攻擊後勤的涼軍騎兵。

雖然寧軍騎兵數量少,騎術也比不上涼軍,但他們武器裝備好,馬匹狀態也比涼軍好的太多。

在新式戰法的訓練下,互相配合的也非常默契。

往往雙方對沖,失敗的都是涼軍騎兵,這讓涼軍士氣大降。如果連騎兵都不是寧軍對手,那這場戰爭可就懸了。

打散了涼軍騎兵後,那順格勒,釋懷在寧軍騎兵的保護下,到各地牧場,勸說各部族長歸附寧軍。

可因為華族和匈族是世仇,匈族各部對寧朝保持了警惕,使那順格勒和釋懷到各個部落遊說,效果卻不怎麼好。

經過重炮不斷的轟擊,城牆外牆已是千瘡百孔,但主體還是完好,不愧為是涼朝的都城。

孫修看這樣打下去耗費金錢和時間都太大,拿下了城牆,還要巷戰,城內可是有有近百萬居民。

估計明年一年還不一定能徹底拿下大都城,於是,他開始挖地道。

從國內急招些礦工,讓他們指揮士兵挖地道,只要挖到城牆下面,填上火藥,城牆也就完了。

這挖地道,不只是為了炸開城牆,孫修使用了心理戰。到時,城牆一破,大都守軍計程車氣定會降到谷底。

可地道挖了一月,就不得不放棄,冬天到了,下面的土層也已結凍,根本挖不動了,只得暫停,明年化凍後,再行開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