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不知道別的人是誰?
既然外面的不會背叛我,那只有朕身邊的人了,那就是太監了。
原來汪清那老傢伙並沒有老糊塗,他還是盯著朕的。嘆,朕大意了。
這些人被舅舅知道了,就會被他處理掉,那朕好不容易建起來的勢力又要被一掃而空了。
想到此處,李泰頹廢了。看見信上的最後幾個字,皇上該進學了。
他知道,這個皇上可不是他,而是他的太子,自己那才三週歲的兒子李德。
這是孫修提醒他,按照協議,你該退位了。
翌日,信上的人都收到了吏部的公文,讓他們去海外任職,還說這是為了寧朝各地官員的交流,而你們就被吏部選上了。
他們當時就拒絕,並道就是辭官,他們也不去海外,他們並沒有犯錯,憑什麼要他們去海外?這不就是流放嗎?
他們來到吏部,大吵一通,非要吏部尚書給他們一個說法。可陸永連面都不露,就讓人將他們趕了出去。
晚上宮衛找到他們的家,和他們閒談了幾句。
翌日,那些人就開始拍賣房屋,收好細軟。三天後,就帶著老婆孩子,就往南部港口而去,速度相當快。
因為宮衛只給他們三天時間,超過了三天,只要在玉京城見到他們,一律抓入詔獄。
這些人剛走,內閣也接到了李泰的詔書。前面是都是虛的,關鍵是最後的。
皇太子德,天性純厚,仁明剛正,其嗣皇帝位,在廷文武之臣協心輔佐,務以安撫軍民為本,太子德毋作聰明,以亂舊章。
此詔一出,就意味著建業帝要退位了,而那才三週歲的太子要登基了。
內閣全是孫修的人,當然批准了,立即釋出天下。
高層的官員見信王連加九錫都收受了,也就明白了信王的意思。
又看到了一批人被貶到海外去了,也知道他為什麼被貶了,那自己還阻止幹什麼?
四品以下的中低層官員,大部分都是孫修開展義務教育才起來的官員,他們受到了信王的恩惠,當然接受了這封詔書。
百姓們當然也是接受了,皇上親政的時候,國家發展的還沒有這麼快。
後來,他發罪已詔後,退居後宮。內閣掌權,國家的巨大變化百姓都看在眼裡。
後來,信王還率兵將涼朝也滅了,解決了我們的千年大敵,這麼大的功勞和皇上可是一點關係都沒有。
他要退位,退就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