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月考的訊息公佈了之後,十一班的學習氛圍頓時緊張了不少。雖然各門課程的學習進度只有差不多一個章節,需要考試來進行測驗的內容不多,但是同學們還是普遍地延長了學習的時間,夜以繼日。

整整的一週中,只有一節音樂課讓十一班的同學們喘了一口氣。音樂老師在那堂課上,正確地選擇了一首老情歌《約定》,讓所有的同學在那短短的四十五分鐘的時間裡,完完全全地從學習中抽身了出來。即便在那堂音樂課之後,不少同學還時不時地哼唱起了這首歌。

“遠處的鐘聲迴盪在雨裡,我們在屋簷底下牽手聽,幻想教堂裡頭那場婚禮,是為祝福我倆而舉行。

“一路從泥濘走到了美景,習慣在彼此眼中找勇氣,累到無力總會想吻你,才能忘了情路艱辛。

“你我約定,難過的往事不許提,也答應永遠都不讓對方擔心。要做快樂的自己,照顧自己,就算某天一個人孤寂。

“你我約定一爭吵很快要喊停,也說好沒有秘密彼此很透明。我會好好地愛你,傻傻愛你,不去計較公平不公平。”

彷彿,他們一路牽著誰的手,從泥濘中走了出來。

彷彿,她們寄身在雨中的屋簷下,聽著迎接她的婚禮鐘聲。

...

經過上次的摸底考試,十一班排名前十的多位同學,很明顯地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學習團體。在他們中間,王少媚和楊燕因為成績名列前茅,即便不與人爭,也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團體的核心人物。在她們兩人的身邊,好像行星圍繞恆星似的,圍繞著排名比她們靠後的幾位男同學。

因此,在其他的同學看來,這個學習團體的周圍,好像圍著一圈的籬笆,籬笆外又有一圈的護城河,其他的同學並不容易靠近和融入他們。我們姑且稱這個十一班的第一學習團體,為十一班的“學習天團”。

在天團的內部,他們相互間是同學,同樣也是各自的老師。在三中教師的高中執教水平還無從判斷的情況下,他們平常一有時間,就相互地探討和爭論學習上的問題。在面對考試的時候,他們又變成了相互之間的競爭對手,一旦考得好,就成為了其他人試圖超越的目標;一旦考不好,就力爭在下次考試中超越別人。

“你看這道題,老師講的應該是錯的。我翻我的參考書,看到了另外一種解析方法。”他們常常這麼說。

“現在老師的水平大家都摸不清,我們彼此之間更應該團結,和相互幫助。”

“對,只有靠我們自己了。”

...

話語之間,頗有幾分荊軻別易水的悲壯感。

同時,不管是懷瑾握瑜也好,還是敝帚自珍也好。他們也常常這麼說道:“這道題我們幾個人知道就好,其他人就不要告訴了。”

其實,說他們是十一班的“第一學習天團”,或者是十一班的“學習天團”都沒有什麼差別。因為在十一班,再找不出第二個這樣的學習團體來了。

對於更多的同學來說,學習不過是個人努力的事情。而校園的生活,往往有三兩個好友就足夠了。自己的學習成績好或不好,都不用非往別人的圈子裡面擠。

楊懷遠對此的體會頗為深刻。起先,因為他的同桌柳林是學習天團中的一員,他便認為自己也能夠接近和融入那個圈子,和天團成員們交上朋友。最後,他失望地發現,自己的學習成績和天團的成員之間相差太多,從而被天團成員認為“只會利用我們的資源,給不了我們什麼幫助”。

“連陳瑤都融入不了他們,更別說我了。”他安慰自己說。

沒過多久,楊懷遠發現,這個天團不僅在學習上抱團,而且在其他任何可以抱團的事情上抱團。他們考試之後對答案,不讓其他同學參與。他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