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陸老師要大家跑圈,同學們才冷靜了下來。

“老師,要不我們分組練習吧。我們要準備參加下週的運動會了。”有同學建議道。

陸老師聽了覺得有道理,也就採納了這個建議。

然而,只有參加乒乓球比賽的幾位同學獨自出列,到一號男生宿舍樓前面的乒乓球檯邊去打球,參加其他專案的同學們依然站在列隊裡面。

參加羽毛球比賽的同學沒法練習,因為班級和學校沒有羽毛球拍和羽毛球。參加跑步比賽的同學,不想獨自到書山路和求學路上練習跑步,這兩條路是略微帶有坡度的,一不小心可能摔倒、傷到自己。

參加跳高、跳遠比賽的同學沒法練習,因為比賽用的沙地,還沒有填滿沙子。只是在長滿飛蓬的空地中間,挖出了一個長方形的池子。

陸老師見狀,不好再讓同學們做了幾分鐘的熱身,便解散去自由活動。因此,他提出來,讓同學們做一個小遊戲。

他先讓四排隊伍集中起來,站成了一排,然後頭尾相連,形成了一個圈。接著,他挑出了三位同學出列,三位同學都身高中等,既不是班集體裡面的小矮個,也不是班集體裡面的大高個。

然後,還在佇列裡面的同學,伸開雙手,穿過相鄰同學的後背,握住下一位同學的手。這樣,站成圈的同學們就組成了一道人形的“籬笆”,將剛才出列的三位同學圍在籬笆內。而那三位同學,便是陸老師選好的衝擊手,他們要不斷地衝擊和破壞“籬笆”,最後實現出逃。

受到衝擊而鬆開了手的同學,立即被淘汰出局,剩下的同學們便又可以組成新的“籬笆”。遊戲剛開始,擔任三位衝擊手的同學顯然非常地拘謹,他們的衝擊速度平緩、軟綿無力,“籬笆”裡的同學們依靠躲避和緊握牽著的手,一一地化解了衝擊。

過了幾分鐘,氣氛因為女生害怕的尖叫聲變得高漲了起來,三位衝擊手也隨之變得更加的認真。此時,練習乒乓球的幾位同學聽見了熱鬧聲,趕回到了籃球場這邊,他們已經無心打乒乓球,又申請加入了站成“籬笆”的隊伍。

現在,衝擊手們已經有了經驗,他們先從女生和女生之間的握手處開始衝擊。瘦弱的女生雙手無力,瞬間就鬆開了牽著的手,被淘汰了。這樣,圓圈越來越小。接著,衝擊手們又從男生和女生之間的握手處開始衝擊,又一波同學被淘汰了。

眼下,只剩下男生和男生組成的“籬笆”了。可是定睛一看,裡面還混有一個短頭髮的女生,是這個遊戲中,碩果僅存的一位女生。那便是石飛鳥。

這道“籬笆”很短,只有七位同學,都已經再圍不成一個圓圈了。石飛鳥中間隔著一位同學,右手在這位同學的身後,緊緊地握著龔琪的左手。龔琪的左手本就是他的慣用手,和別人的右手一樣有力。

衝擊手們毫不氣餒,依次衝擊著這七位同學組成的“籬笆”。然而,這七位同學牽著的手就是不散。他們好像狼牙山的壯士一樣,守衛“籬笆”的決心隨著危險的加劇,而更加的堅定。他們把相互牽著的手變成十指緊扣,相互間打氣,而在他們的旁邊,還有剛才被淘汰的同學們為他們打氣。

這好像是一場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