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識才尊賢
認識和重視有才德的人,並對他表示尊敬。它強調了對有才幹和品德高尚的人的尊重和重視,以及識別和選拔人才的重要性。
傳說中,漢高祖劉邦非常重視有才能的人,他曾經說過:“我之所以能夠取得天下,全靠有才能的人的幫助。”他任用蕭何、張良等眾多賢能之士,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最終取得了勝利。
三國時期,劉備也十分注重人才的選拔和任用。他曾說過:“我知道文人的價值,所以對於文人我很尊重。”劉備善用文人,如諸葛亮、龐統等人,並尊重他們的意見,使得蜀漢得以發展壯大。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我們可以運用這個成語來表示對有才能和品德高尚的人的尊重和重視。例如:“作為一個領導者,你應該識才尊賢,讓有才能的人發揮最大的作用。”
272.賢良方正
有德行、有才幹,並且品行端正的人。這個成語源於《史記·滑稽列傳》,意思是形容一個人的品德、才幹和行為都很優秀,符合社會道德規範和準則。
在中國古代,選拔官員時注重賢良方正,認為這是成為一位好官員的基本條件。
這位年輕人雖然出身貧寒,但卻是位賢良方正之士,深得鄉親們喜愛。
這位官員的品行不端,絕非賢良方正之輩,不適合擔任公職。
有一位名叫孟軻的年輕人,他出身貧寒,但非常好學。他每天認真讀書,逐漸成為了一位有才幹、品德高尚的人。當時正值戰亂時期,各諸侯國的國君都在為如何治理國家而發愁。其中一位國君聽說了孟軻的賢良方正,便邀請他來到宮中,與他談論治理國家的道理。經過一番交談,這位國君對孟軻的才幹和品德深感欽佩,任命他為自己的重要官員。在孟軻的幫助下,這個國家逐漸變得繁榮起來。
透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賢良方正的品質對於治理國家的重要性。一個人如果品德高尚、有才幹,又能夠以身作則,就會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敬,也能夠在社會上發揮自己的作用。因此,賢良方正這個成語成為形容一個品德才幹都優秀的品德的一種常見表達方式。
273.正襟危坐
整頓衣裳,端正坐姿,形容嚴肅、端正地坐著。通常用於形容莊重、嚴肅的態度。
據《史記》記載,有一次孔子與他的學生們討論人生哲學問題。在討論過程中,有一個學生問孔子:“老師,您對我們的要求一直很嚴格,但是您自己為什麼總是坐得那麼隨便呢?”孔子聽後,立刻正襟危坐,以示莊重。
即使在輕鬆的環境中,也應有莊重的態度。形容人的坐姿端正、莊重肅穆,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在重要場合、莊重場合的莊重態度。比如:“在會議上,他正襟危坐,認真聽取大家的意見。”
274.坐視不救
袖手旁觀,不施以援救。
出自《三國演義》:“瑜曰:‘子敬乃劉備之友,今劉備有難,你坐視不救,不義至甚。’”
劉備與孫權聯合抵抗曹操。曹操親率大軍南征劉備,劉備大敗逃往荊州,曹操派了五千輕騎日夜兼程追趕劉備。情急之下,劉備派了諸葛亮出使江東,聯合孫權共同抵抗曹操。孫權當時在建業(現在的南京),聽聞劉備大敗,召集眾謀士商議對策。謀士魯肅對孫權說:“不可袖手旁觀,坐視不救。應該趕快與劉備聯合,共同抵抗曹操。”孫權聽從了魯肅的建議,派了大將周瑜和程普率領軍隊與劉備會合,共同抵抗曹操。最終,孫劉聯軍大敗曹操,解救了劉備。
形容那些不主動去幫助他人解決問題或困難的行為。例如,“他們公司對員工的福利問題坐視不救,引起了員工的不滿。”
275.救亡圖存
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