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1.流言蜚語

沒有根據的謠言和誹謗,對某人或某事的惡意中傷和誹謗。

在古代,有一個叫做范進的人,他是一個有才華的年輕人,但因為家庭貧困無法參加科舉考試。一些富家子弟為了嘲笑他,故意傳播關於他的流言蜚語,說他偷了他們的錢。這些流言蜚語讓范進備受屈辱,但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

描述對某人或某事的惡意中傷和誹謗,也可以用來形容不負責任的言論和傳聞。流言蜚語是一個貶義詞,通常用於描述不負責任的言論和傳聞。我們應該避免傳播流言蜚語,以免對他人造成傷害。

562.語驚四座

形容說話或發言非常出色,震驚了全場。

出自唐代李公佐的《南柯太守傳》。故事講述了一個叫淳于棼的人,一天喝醉了酒,躺在院子裡睡覺。突然,他被一群人叫醒,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他被告被邀請參加宴會,並在宴會上發表了一番言論,語驚四座,贏得了眾人的喝彩和尊重。

形容那些在某些場合發表出色言論、展現出卓越才華的人。它也可以用於形容一個人的言語或行為非常出色,震驚了周圍的人。例如:“他在會議上發表了語驚四座的演講,讓所有人都對他刮目相看。”

563.座無虛席

座位沒有空著的,形容觀眾、聽眾或出席人數很多。

源於《晉書·王渾傳》。據說在三國時期,魏國的王渾在治理壽春時,極力推行德政,收買了當地民心。後來,吳國派遣軍隊進攻壽春,但因為王渾治理有方,使得吳軍無法攻克。吳軍只好退兵,當地民眾為了慶祝勝利,紛紛趕來觀看。由於來的人太多,王渾只好在城南的堂上安排座位,讓民眾有序地入座。座位不夠用,很多人只能站著觀看。這時,王渾的下屬建議把城南的圍牆拆掉,讓民眾進來觀看。王渾卻不同意,他說:“我不能因為這次勝利而傷害民眾的利益。”於是,他命令士兵在廣場上搭起帳篷,讓沒有座位的人在帳篷裡觀看。

形容觀眾、聽眾或出席人數很多,沒有空著的座位。也可以用來形容會議、演出等場合的火爆場面。

今晚的音樂會票已經全部售罄,整個音樂廳座無虛席。

564.席地而坐

把臀部放在地上坐著,形容古代或野外生活或艱苦的生活。

在古代,人們常常不使用椅子或凳子,而是直接把席子或草墊放在地上,然後坐在上面。這種習慣在許多文化中都有,包括中國和日本等國家。因此,席地而坐成為了一種常見的坐姿,也成為了許多古代文化的重要特徵之一。

形容古代或野外生活,也可以用於形容艱苦的生活。例如,“他們一家人過著席地而坐的生活,十分艱苦。”或者“在野外露營時,我們常常需要席地而坐。”

565.坐井觀天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狹小,見識有限。

出自古代的一則寓言故事。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隻青蛙住在井底,它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天空。有一天,它突然想到要看看外面的世界,於是它跳出了井口,結果發現天空原來是非常寬廣的,比井口大得多。

形容那些眼界狹小、見識有限的人。例如:“你不能總是坐井觀天,應該多看看外面廣闊的世界。”

566.天經地義

經:規範,常規;義:正理。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

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春秋時,齊國大夫崔杼被齊莊公寵信,在齊國專權。齊莊公偏愛小妾棠姜,還打算把崔杼封到靠近棠姜的城邑。有人勸阻他,說:“難道你把崔杼封在棠、灑二邑,也不怕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