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竊行為,並且拒絕賠償。由於涉及的人數眾多,鄰村的村民們無法追究每一個人的責任,於是他們只好放棄追究,並告訴小村莊的村民們今後不要再偷竊莊稼。

形容在集體行動中,如果涉及的人數眾多,不易追究每一個人的責任。它也可以用於提醒人們要遵守道德規範,不要抱有僥倖心理去違法亂紀。

527.眾目所歸

眾人的眼睛都在注視著。指在同類的人或事物中是被公眾所認可和接受的。

古代一個叫做“東坡居士”的文人,有一次,東坡居士在杭州西湖邊的一個亭子上欣賞風景,他看到湖邊有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樹上掛滿了綵帶,下面有許多人在歡笑。他問一個過路人:“這是什麼樹?”過路人回答:“這是樗樹。”東坡居士感慨地說:“此樹雖不中用,但它的枝葉茂盛,果實累累,仍為人們所喜愛。如果是別的果樹,早已被摘光了果實,剩下光禿禿的枝條。只有樗樹能博得眾目的喜愛啊!”後來,“眾目所歸”這個成語就從這裡傳開了。

描述一個人或事物在公眾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接受。例如,“這部電影已經成為眾目所歸的經典之作。”或者“這位政治家在選舉中獲得了眾目所歸的勝利。”

528.歸心似箭

形容思念家鄉或親人,盼望早日團聚的心情非常迫切。

春秋時期,齊國發生內亂,公子小白流亡在外,在楚國時他的舊臣蹇叔輔佐他。不久,公子小白回齊國即位,就是齊桓公。蹇叔的兩個兒子蹇伯和蹇叔到齊國求官,齊桓公因為他們的父親曾經對自己有過恩惠,便讓他們在國都任職。後來,蹇伯和蹇叔因為貪圖名利而離開朝廷。一天,蹇叔的兩個兒子哭著回來了,蹇叔看到他們很傷心就問他們原因。他們說:“因為貪圖名利,我們被人笑話,失去了面子和尊嚴。”蹇叔說:“年輕人貪圖名利是很正常的,但是要明白名利是身外之物,不要過分貪求。”接著,蹇叔告訴他們一個道理:“歸心似箭。當你們思念家人時,就像一支箭離弦一樣急切。”

形容思念家鄉或親人的心情。

529.箭不虛發

每一箭都命中目標,不浪費一發一箭。比喻做事情很有把握,不浪費任何一次機會。

在古代,有一個神箭手,他射箭的技術非常高超,每次射箭都能準確命中目標。有一次,他被邀請去參加一個比賽,比賽規定要在三百步之外射中一個銅錢。神箭手答應了,他取出一支箭,搭在弓上,瞄準銅錢,用力一射,銅錢應聲而落。觀眾們大聲喝彩,讚揚他的箭法高超。神箭手謙虛地說:“這不算什麼,我的箭並不是虛發的。”

形容很有把握或者很有自信地做某事。例如:“這個公司的業務經理對自己的產品非常有信心,每次推銷都能成功,可以說是箭不虛發。”又如:“這位運動員訓練非常刻苦,比賽時總是箭不虛發。”

530.發號施令

統治者或指揮者釋出命令、指示或指令,指導或排程下屬的行為。

源於《尚書·禹貢》:“後克艱厥後,臣克艱厥臣,政乃大和,萬國咸寧。”後人據此引申為“發號施令”。

春秋時期,齊桓公在位時,任命了管仲為相國。管仲上任後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其中一項是讓鄉長負責管理自己的鄉里,讓里長負責管理自己的裡邑。管仲認為,只有把基層組織建設好,國家才能長治久安。但是,管仲的改革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支援,一些貪圖私利的人開始誹謗他。齊桓公聽信讒言,免去了管仲的相國職務。然而,一年後,齊桓公發現自己錯了,於是重新任命管仲為相國。管仲上任後,繼續推行改革措施,最終使齊國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

在中國古代,皇帝的命令或指示被稱為“聖旨”,傳達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