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戰國 魏篇(一) (第1/4頁)
六世餘烈:仙武王朝從鬼修開始 天府葆光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潼關外,收拾完不聽話的犬絨部落,秦王正是意氣風發之時。
周邊蠻夷皆臣服,讓秦王煩心的只剩下一件事,那就是潼關一直未能攻克,爭霸中原的目標遙遙無期。
潼關素有畿內首險、四鎮咽喉之美名,歷來乃兵家必爭之地,是秦國向東擴張的最大障礙。
有一句詩句怎麼說來著,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這裡所說的潼關路,便是指潼關至函谷關的道路,先後有名桃林塞、潼關路、函谷路,都是同一條路。
所謂‘望西都’,就是在潼關外的都城,秦國國都咸陽所在。
潼關城門緩緩開啟,一輛馬車從中駛出,車輪壓過石子地面發出‘吱呀’,馭使的馬伕控制著方向,駛向目標秦都咸陽。
在潼關外窺視的秦軍見關門大開,已經做好了迎擊敵人的準備,整戈待備。
見只是一輛馬車,左右十幾人的隊伍,秦將不由皺眉,抬手準備讓麾下將士放箭,警告一番。
隊伍靠近,秦將才看清那馬車左右舉著的旗幟【使節】準備放箭落下的手一頓。
“是魏國使節,不要攻擊。”
秦將沉聲對手下吩咐。
“派一隊人上去問問,對面使節是不是出使我秦國。”
關外淘汰賽結束後,關外就只剩秦國一方勢力,使節西出,大機率是出使秦國,但也需要問個清楚。
如果不是出使本國,途中必定出現匪類、野人截殺,如果是出使本國,秦將會盡地主之誼,派士兵保護使節隊伍,途中不幸真碰到了匪類、野人,拼死也會安全將使節隊伍送達咸陽。
也不是秦將有多好心,只是出使是兩國之間的事,若是使節在他這環節出了意外,秦將難逃其咎。
送使節隊伍安全抵達咸陽是一回事,至於使節能不能安全返回魏國,那就不是秦將能決定了,他只負責完成‘單程票’任務。
很快,詢問計程車兵回來,告知秦將,使節的目的地就是咸陽,秦將點頭,讓人沿途護航,保護使節安全。
數日後,秦都咸陽。
魏國使節覲見秦王,帶了一則好訊息,解了秦王多年之憂。
使節‘𩲨遁’說道:“我此次前來,是奉我王之命邀請秦王入關,而後共取中原。”
“為表誠意,我王願把潼關及潼關以西二十里的土地贈與秦王。”
天上不會掉餡餅,如果有,必有所求。
秦王故意裝糊塗,不問原由,快速說道:“好好好,魏王慷慨,寡人就卻之不恭了,來人啊快送使者下去休息,可別怠慢了使者。”
秦王擺出請的手勢,也不講什麼待客之道了。
糖衣炮彈,糖衣吃下,炮彈先別打。
使節‘𩲨遁’見此,也不搞什麼欲擒故縱了,直接說出要求。
“我王與新王針鋒,新王使合縱之術,聯合北方國家,為要抗衡新王,我王便想到連橫之法,與秦國結盟,仿那秦晉之好。”
秦國對新國的瞭解還停留在幾十年前,版圖只有楚地,齊國還存在的階段,秦王自動把北方國家理解成了墳頭草都快一米高的齊國。
加上使節‘𩲨遁’不斷暗中引導,縮小新、魏二國的差距,讓秦王覺得,魏國只是稍微弱新國一籌。
稍微弱一籌的原因也不是新國有多強,是新國組織了一個聯盟,魏國一家之力抗衡才落入下風。
你就說中山國是不是聯盟嘛?
你就說中山國有沒有出力嘛?
出了力,自然算聯盟,使節‘𩲨遁’也沒騙秦王。
至於秦國資訊滯後,導致秦王理解有誤,那就不關他‘𩲨遁’的事了。
所謂縱橫家,不就是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