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三分楚地 (第3/4頁)
六世餘烈:仙武王朝從鬼修開始 天府葆光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邑,小城池數百,將近是涉陳政權四分之一的領土與城池。
東楚王看戲看得爽,心中吶喊打啊!打啊!打的越慘越好,最好兩敗俱傷。
要問東楚王是誰,其實就是前朝的山陰公之子熊瞎子,熊瞎子趁著各地起義,他一同參與瓜分新國,最後復辟。
起義時,涉陳處於社會的底層,獲取資訊有限,認為前楚王死了,絕嗣了,就打著大張楚國、為前楚王報仇的名義起義,最後還建國稱王,立國號為楚。
等涉陳回頭一看,哦豁,這熊瞎子怎麼也打著楚王的旗幟,大肆擴張地盤呢?
派人一查,這不查不要緊,一查涉陳就蒙了。
前…前朝的楚王之子?
他不是被前朝新王殺害了嗎?
說好的絕嗣呢?
涉陳內部本來就是烏合之眾,各個山頭林立,只是推薦涉陳當首領。
當熊瞎子身打著楚王的名號出現,佔據大義名分,比涉陳更有信服力,涉陳內部出現分歧,不少山頭首領支援熊瞎子,有心投靠。
涉陳當機立斷決定與熊瞎子劃線而治,各自治理一半楚地。
願意投靠熊瞎子的山頭首領他涉陳也不阻攔,還能提純一下內部人員純度,留下來的都是他涉陳的兄弟。
熊瞎子認為整個楚國是熊氏的,不願意分一半給涉陳,奈何形勢比人強,涉陳集團的地盤是他的數倍,熊瞎子只能被迫答應。
就這樣涉陳號西楚王,熊瞎子號東楚王,雙方都以書面形式承認了對方的合法性,涉陳稱王有了合法性。
楚國一分為二,變作楚地,東西分治。
楚地有90縣(包括封邑),起初涉陳集團佔了72縣,東楚王熊瞎子只佔18縣。
之後,涉陳集團的一部分山頭首領,帶著自已的人、地盤、城池投靠去了熊瞎子那邊,熊瞎子的地盤一下子膨脹了近一倍,兵不血刃拿下14縣。
西楚王涉陳就只剩68縣,如今又被新平佔據12縣,現在就變成了46縣。
涉陳兵敗,在西楚國聲威大降,急需穩定內部一番,旁邊又有東楚王熊瞎子虎視眈眈,有點不想打了。
派人與新平商談停戰,最後涉陳以兩座縣邑及周邊城池為代價達成了停戰協議。
至此,楚地從兩家分治變成了三家分治。
東楚王熊瞎子佔32縣、邑,地盤居中。
西楚王涉陳佔44縣、邑,地盤最大。
新平王新平佔14縣、邑,地盤最小。
不錯,新平稱王了。
有了地盤,肯定就要有名份了。
國號不變,還是沿用‘我’朝國號,新。
傳承有序,薪火相傳,新平王自認為,自已得位最正,不過分吧。
新平王仰頭望蒼天,面向天地說道:“以後我就是新王,明年就定為新平王元年,準備登基,我…不…寡人要大赦。”
“對了,還要祭祀天地、祭祀先祖……”
新平王自言自語道:“寡人還是不好聽啊!我喜歡自稱用‘朕’,再追封父王為帝,這樣才有成就感啊!”
新平王開始白日做夢,想著自已平定楚地,再去收腹晉地、齊地,坐擁三地,之後稱帝,然後享樂了。
…………
唔!‘我’聽見了什麼?
十八子要追封‘我’為皇帝?
‘我’…咳…‘朕’龍顏大悅。
以後‘我’就不叫‘我’了,‘我’自稱‘朕’。
新莽有語言遮蔽,故此新平王自言自語那段話,他只聽到了四個字。
“…追封…父…帝…”
連起來,意思不就很明朗了嗎,要追封‘朕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