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又領數隊人出出城劫掠。

之後新平將重心投入到三代火器的生產之中,所佔五座城池都是小城,土坯城牆,沒有名字,每城鐵匠鋪只有一處,加上縣邑‘彭’的三處,一共八個鐵匠鋪,每天就可生產八支三代火器。

兵源的話,之前徵過一次兵了,再徵也沒多少人,五城只徵到了堪堪百人。

時間悄然流逝,轉眼敵軍換將,重整旗鼓,再次攻來。

武器領先一個版本,有了火器之利,戰爭打得輕鬆無比。

邊打,新平邊擴張。

第一戰,小勝,佔領一城。

第二戰,小勝,佔領三城。

第三戰,中勝,佔領五城。

第四戰,大勝,敵軍潰敗,佔領十城,並且拿下了第二座縣邑‘艾’。

縣最早是由晉國設立,但最早建立縣制者,是楚國。

縣最初設定在邊疆之地,有懸之意,後來才推廣開來得到普及,成為行政單位。

楚國的縣邑一般都是重鎮,是周邊最大的一座城池,負責管理周邊的小城池與領地,已經很接近藍星的縣制度,但區別於藍星的是楚國縣還有邑的影子,故此叫縣邑。

有了兩座大城縣邑,二十幾座小城,兵力也越打越多,來到了最巔峰時刻的三千人,新平底氣十足。

死士只剩下了兩百三十人,全部配備了三代火器,組成中軍。

部分老兵與新招募計程車兵組建的火器營,同樣也配備了三代火器,利器還是要放在最信任的人手裡才好。

其餘老兵擔任軍官,最差也是伍長,有利益捆綁,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新招募計程車兵只選一百人,全是徵用有家事之人,俗稱良家子,有家人作為把柄,同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新平喊話說道:“建功立業,就在今日。”

“等我復辟,你們都是從龍之臣,榮華富貴不在話下。”

日常畫餅有利於激勵士兵積極奮鬥,新平跟成功學大師學的。

涉陳政權意識到了新平的難纏,不能再一波一波去送了,葫蘆娃救爺爺只會使敵人更強大,要以碾壓之勢去打,不給任何機會。

於是涉陳召集了十萬大軍,率軍親征。

地方軍、邊軍、剿匪軍、貴族私軍涉陳調動了手中能調動的一切兵力,事後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恢復也在所不惜。

什麼?這也太勞師動眾了吧?

不不不,打主角就該這樣打,打主角只有一次機會,就是趁他弱小時,要他命。

如果不這樣做,只需要一個三年之約,主角就會成長為一個不可撼動的龐然大物。

所以全力以赴擊敗主角,是對主角的尊重。

十萬對三千,30倍的兵力差距,怎麼輸?

優勢在我!

以下是PK環節。

一戰,新平吃點小虧。

二戰,新平、涉陳各有勝負。

三戰,新平佔據一點上風。

越往後拖,三代火器配給率越高,新平軍隊戰鬥力就越強。

涉陳也意識到了這點,於是讓人送去決戰書,一戰定輸贏,一決雌雄。

新平沒有猶豫就同意了決戰,雙方約定好地點、時間,至於人數,涉陳沒說,新平也沒談,什麼我只有三千人,你也只能出三千人,不存在的,能壓多少壓多少才是正理。

三千打十萬,不能說勝率不高,只能說能打。

秉承著孫師父的絕學。

新平要玩一波兵法。

先誘敵深入…再用疑兵之計…然後分而擊之…之後十面埋伏…最後排隊槍斃。

涉陳軍大敗而歸,新平軍乘勝追擊,連下十座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