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一的情況毫無變化,其內容是“護送羅柴德醫生安全離開”,並什麼進度條顯示,看來只有完成或沒完成這兩個結果。

其獎勵是非索港南部海岸別墅一套,華真行也搞不清楚這套別墅會以怎麼樣一種方式獎勵給他。

華真行並不貪財,假如沒有這個系統的出現,他一樣會救羅醫生,而有了這個系統他也不排斥這些獎勵。

東西當然都是好東西,就看怎麼來的、又怎麼使用。

而他更感興趣的是另一個問題,就是把任務完成後獎勵會怎麼出現。

第二天兩人收拾行裝繼續出發。

華真行判斷他們應該基本安全了,便沒有讓羅柴德繼續走在前面,換成自己領路。

初升的朝陽下穿行黑荒大草原,清涼的風吹散了幾許疲憊,遠處有成群的跳羚在飲水,華真行卻刻意避開了有水源的地方。

清晨有很多動物都會去喝水,而在乾旱的季節對水源地的爭奪也很激烈,飲水的時候很危險,獵殺的場景隨時都會上演,禽獸們的精神也是高度緊張。

華真行不想驚嚇到這些野生動物,雖然不怕,但也不想無端招來攻擊。

幾里國這片草原一年有兩個雨季,分別是春末的大雨季和秋末的小雨季,如今的時節正是大雨季尚未到來之前,一年間最乾旱的時候。

草原上只有低窪地帶尚存積水,很多河流變成了斷續的水坑、水潭與狹長的湖泊,依靠水源生存的野生動物顯得很擁擠。

這麼大片的荒野自古以來為何沒有得到開墾?墨大爺談過這個問題,有氣候和人兩方面的因素,最重要的是缺乏農耕文明的積累。

這裡的降水集中,幾乎沒有農田水利工程,既缺乏成熟的灌溉系統,荒原上也不是經過多年精耕的沃土。

不會種田的人那就是真不會種田,需要從小手把手地教、或者跟在別人後面自己學,至少需要花一代人的時間才能培養出來。

不適合耕作的土地那是真不適合耕作,開墾之後需要好幾代人的精耕才能成為熟田。

至於水利灌溉系統以及農耕技術,在人類歷史上更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則需要上千年的摸索才能形成規模與傳統。

在海外殖民者到達這裡之前,當地還一直保持著原始部族社會狀態,人們以採集和狩獵為生。

殖民者直接建立了城市,引入了現代工業化社會文明體系,但是並沒有也無心進行大規模的農田水利系統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改造。

城市及周邊有工業與服務設施,郊外也有種植園和農田,但都是在有條件的地方搞區域性區域的開發,假如放到幾里國整個疆域中去看,那就像面板上的一塊塊癬斑。

這讓華真行想到東國舊社會的大尚海,十里洋場不可謂不繁華,但是走幾步到了江北廣闊的農村與城鎮,便會發現巨大的反差。

其實非索港曾經也很繁華,後來被種種原因導致的社會撕裂所摧毀,如今又在緩慢重建。

但就算回到了當初,又好似一切並未改變,而今天的東國卻已完全不同。

華真行為何會有這樣的聯想,因為他最感興趣的海外國家就是東國,用心學習過東國的歷史,還看過不少圖文資料。

很多生活在郊野的幾里人平時也種地,但是他們種地的方式會讓一個東國人目瞪口呆,就是在雨季來臨之際把種子撒在荒野上,到了成熟的時候就去收。

不耕不灌不鋤不管,野種天收全看老天爺的臉色,其產量可想而知,而且很多作物是不能這麼種的。

當地最常見的一種作物是木薯,水磨晾乾成粉,再蒸熟去毒可當口糧。

野種的方式去收穫,疣豬等野生動物也都愛吃。

除此之外,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