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專科主治醫師,已足夠證明其努力與優秀,從個人角度也算是精英中的精英了,結果卻是流落街頭的下場,成了盧瑟中的盧瑟。

流落街頭之後,羅柴德已經自暴自棄,他開始吸食別的du品,一度形銷骨立就是在等死而已。

這時已有三年未見面的父親找到了他,先是把他送去戒毒。

而父親一個老朋友曾經為無國界醫生組織工作,透過這個關係,又介紹他來到非索港。

這就是羅柴德的故事。

講到這裡,這位醫生感慨道:“來到非索港之後,我徹底戒了毒。

這裡每天都有人需要我、每個人都很尊敬我,原來世界上還有這樣的地方。

你們可能認為我是來救人的,其實也是非索港救了我——挽救了我的生命和人生.”

是非索港這個地方挽救了羅柴德?這麼說好像也有道理。

羅柴德在這裡的確很受尊敬,在當地人眼中他就是一位來自米國的大人物,甚至遠比幾里國土生土長的醫生更受歡迎。

但是誰能想到,在來到非索港之前,他就是一個口及毒等死的流浪漢呢?華真行小聲問道:“你有沒有想過,從根上捋,這一切是怎麼造成的?你當年遭遇的變故、改變人生最重要的環節出在哪裡?”

羅柴德顯然還沉浸在往事中,似是自言自語道:“我前妻,她請了個好律師,真是非常厲害的律師!”

華真行一時無語,也不好再繼續掰扯,接著問道:“您今年多大了?”

羅柴德:“四十.”

華真行:“你父親找到你之前,你在街頭流浪了多久?”

羅柴德:“差不多一年,他找了我幾個月,為此還請了私家偵探.”

華真行:“你說當時和父親已經三年沒見面了,流浪這一年就算了,前兩年怎麼也沒見面?”

羅柴德:“我們平常很少見面,過節時我會給他寄賀卡……三年前那個聖誕節,我和前妻帶著孩子曾經去過我的父母家.”

華真行:“只有聖誕節才去看望嗎,參加工作之後,你們見過幾次?”

羅柴德:“有三次,其中兩次是帶著前妻和孩子,分別是在兒子和女兒出生之後.”

根據羅柴德的講述,華真行已有最基本的瞭解,一個普通藍領工人家庭培養了一名合弗醫學院畢業的高材生,父親還幫孩子付清了大學本科期間的助學貸款。

在兒子流落街頭之後,父親又特意請私家偵探去尋找,然後送他去戒毒,再找關係介紹到海外當醫生。

假如不是這樣,也輪不到非索港來“挽救”羅醫生。

羅醫生有個令人羨慕的好父親,要知道在非索港很多孩子根本就沒有父親。

可是羅醫生參加工作後整整十年時間,只在聖誕節期間跟父母見過三次面。

看羅醫生的樣子,他以為自己曾經很正常、現在也很正常,只是有那麼一段時間不正常。

華真行不知道說什麼才好,羅醫生是個米國人,從小也沒有雜貨鋪裡那三個老頭子教他。

羅柴德不傻,華真行雖然沒說什麼,但他也能品出味兒來,微微眯著眼睛道:“我知道你想說什麼,父親為我付出很多,而我確實忽略了他,但你也許不懂一個真正的米堅國人,米堅國的文化傳統與你們東國不一樣.”

華真行:“這不是懂不懂的事情,情況沒那麼複雜,只是認不認同而已。

你覺得這樣說了之後,自己就能心安理得嗎?”

見羅柴德沒有回答,他想了想又說道,“現在網路資訊這麼發達,我不是完全不瞭解米國,至少不是所有的米國父親都能像你的父親,你也不如你的父親.”

畢竟是個孩子,後面這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