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壺口山 (第2/2頁)
神話三國:開局請太守退位 道家嫡長子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此築城抵禦異族,有著著名的壺口瀑布和孟門山。
《山海經》中描述的“懸注漩渦,如一壺然”為壺口瀑布得名提供了文化背景。
壺口往下黃河水由急變緩,大約百里便是著名的龍門渡口。
龍門渡口則由衛家三叔衛固,率領一萬五千大軍主力駐守。
採桑津和蒲坂渡各五千。
至於後方河東郡內的縣兵,則都是衛家重新招募的鄉勇義士,只是用來守城倒也足夠了。
衛道之所以這麼放心後方,也是因為如今河東郡內的黃巾殘餘早就被平定,白波軍郭太等人還沒有掀起白波軍起義。
唯一的不穩定因素便是龍門王家和聞喜裴家。
有著二叔衛溫坐鎮,還有父親統籌全域性他倒是不需要太過擔心。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他父親兄弟三人雖然在歷史上名聲不顯,但也都是有才之人。
一文二武,皆有可取之處,不說獨當一面,但做個一方守將還是沒有問題的。
他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此時除了一個徐晃之外,河東出名的將領就只有關羽一人,其他皆為郭太楊奉之流的白波軍反賊。
即便投靠他,他用著也不會放心,遠不如自已家族之人值得信賴。
至於河東聞喜毌丘興的名將兒子,毌丘儉估計還只是一個孩童。
好在他相信求賢令的效果,定然會不斷召來鬱郁不得志,又憎恨異族的豪俠,前來河東投奔。
區區四處渡口防線,大漢天下有的是人能夠守住。
騎兵在這種天險之地,和步兵相比也沒什麼兩樣。
“主公放心將此處交由晃便是,何必以身犯險。”
徐晃看著和糧食們同吃同住的衛仲道不由心情複雜的說道。
“書生本無用,亦可守國門。此事因我而起,又怎敢躲在將士們背後安於享受。”
衛仲道搖了搖頭,隨即中氣十足的說道。
此言一出,頓時無數將士都對衛仲道心生敬佩之情,心中的那一絲抱怨,全都消失的無影無蹤,世家子弟又有幾個能夠做到像衛仲道這樣。
他們心中都知道,匈奴南下根本怪不了衛仲道,哪怕沒有衛仲道救妻,斬殺劉豹之事,匈奴人也是常年劫掠河東,百姓都是苦不堪言。
只不過那些都是小股匈奴劫掠,如今變成了大股而已,但大股也有大股的好處,至少匈奴被河東軍抵擋,河東境內不會再出現匈奴劫掠了。
只要熬過了秋收,他們今年便能過上一個飽年,不用受匈奴常年劫掠之苦。
三日後。
匈奴大軍到來壺口山。
留下三萬匈奴鐵騎攻打壺口,其餘繼續順著黃河沿岸而下,準備從龍門渡過河。
兩軍對壘,五千對三萬,不過河東軍卻也絲毫不怯。
有著數十米的黃河天險相隔,匈奴人只能選擇渡船透過,地形對他們極為有利。
“你便是殺害吾兒的兇手,引起漢匈兩族交戰的罪魁禍首,河東太守衛仲道嗎!”
於夫羅亦是精通漢語,隔著黃河高聲對著岸邊數十米的衛仲道喊道,想要藉此降低漢軍計程車氣,挑撥離間,減少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