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義淨前往末羅瑜國的時候,武皇后也前往內道場去慰問完成坐夏的僧人。

宮廷中的祈福活動每年必定有,咸亨三年(672)更為隆重。

儘管不能明說是為榮國夫人追福,但大家心照不宣,如果能夠做好這次祈福,說不定能有更好的結果。

“各位師父坐夏辛苦了.”

武則天在進入內道場之後,沒有多說什麼。

“皇后娘娘,上年為魯國太夫人造像追福,現在造像已基本停當。

我們已遵囑誦經迴向.”

一位高僧回稟。

“感恩.”

武則天回應。

“我們合議了一事,想向皇后娘娘回稟.”

這位高僧繼續說道。

“什麼說,不妨說說.”

武皇后笑著問,她的心裡已經大致清楚,肯定與奉先寺脫不了關係。

“是這樣的,我們覺得,奉先寺如果依據《華嚴經》雕鑿佛像群組,一定能形成恢弘的氣勢.”

我們覺得,在奉先寺南北、東西各寬深約10丈的地方龕雕大佛像,配倆弟子、倆脅侍菩薩、倆天王和力士,組成一個雕像群組,應該是很不錯的。

我們將大佛的基本相貌特徵繪製了出來,想請皇后娘娘過目。

“”我來瞧瞧。

“武皇后笑著說。

那位高僧揮了揮手,另一位高僧將畫卷遞上。

那畫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

從服飾上來看,所穿是通肩式袈裟,衣紋簡樸無華,只是那一圈圈同心圓式的衣紋,把頭像烘托的異常鮮明而聖潔。

而最有意思的地方,是那頭像,高直的鼻樑,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

雙眉彎如新月,附著一雙秀目,微微凝視著前方;雙耳長且略向下垂,下頦圓而略向前突。

武皇后一看,這不是經過美化的自己嗎?”

這合適嗎?“武皇后愛不釋手,卻又覺得有些唐突.”

合適。

盧舍那大佛本來就值得在寺內最合適的位置供奉。

我們認為,將盧舍那大佛雕鑿成高約五丈的大佛,應該會比較好地體現出奉先寺的皇家氣概來。

“呈上畫作的高僧回應道.”

這盧舍那大佛之外,還雕鑿哪些群像?“武皇后笑著問道.”

這是我們設計的另外一些人物的形象,全部根據的是《華嚴經》給我們的啟發。

“那位呈上畫作的高僧說完,遞上了另外一些他繪製的佛像.”

這是迦葉,飽經滄桑、老成持重,這是阿難,取其溫順聰慧,這是菩薩,取其雍容華貴,這是天王,取其英武雄健。

“”為什麼以盧舍那大佛為主體?“武皇后又問.”

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

如果以盧舍那佛為主體設計,可以讓所有人感受到皇家寺院惠澤萬民的心意。

“另一位高僧回應道.”

如果這麼雕鑿,不知道要耗費多少時間?又將耗資多少?“武皇后又問.”

皇后娘娘如果同意如此雕鑿,那麼,我們將會去爭取各處助錢。

至於時間,估計需要三年。

“又一位高僧回答.”

三年就夠?“武皇后又問.”

預計三年時間吧。

“高僧回答,”雕鑿完成,施以彩繪,讓所有人能感受到石窟佛像的美好,最好能將時間稍微從容一些。

“”這樣吧,如果是這樣,我助你們兩萬貫。

“武皇后笑著說。

她很滿意這些高僧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