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

咸亨三年(672)的中秋節這一天,武皇后和以前一樣,接待了一些命婦,這是她作為國母該有的責任和義務。

“這次進宮的命婦有多少人?”

武皇后看了看跟在身邊伺候的太監,問道。

“這次參與宴會的共有四十三位命婦,其中,內命婦十五人,外命婦二十八人.”

太監很恭敬地回答。

“外命婦除了在朝廷任職的外,都有哪些的丈夫或兒子現在是在各州縣擔任職務的?”

武則天問道。

命婦分為內命婦和外命婦。

內命婦包括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以及未婚的公主、長公主、大長公主,還有宗室之母及宗室的正妻,還有由皇帝正式冊封的嬪妃等人。

至於外命婦,就是我們常說的誥命夫人,包括已出嫁的公主、長公主、大長公主以及經過皇帝敕封爵位的官員之母或者正室,有時候也會將一些官員的側室確定為外命婦,還有一些后妃,可能有養母、祖母、從祖母等人,她們因為后妃的關係而得到皇帝的爵位敕封。

一品二品稱夫人,三品稱淑人,四品稱恭人,五品稱宜人,六品稱安人,七品及以下稱孺人。

“回稟皇后娘娘,這次來的外命婦來自利州、齊州、澧州、晉州、潤州、荊州、交州、幷州、太州九州,幷州和齊州來的外命婦這次最多,各五人。

其餘各州一般是兩三人。

一般是夫人和淑人,除了兩人是有孩子外放在州縣,其他的都是夫君在州縣為官.”

在皇后身邊當太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能多事,也不能對一些事漠不關心。

“揚州今年沒有外命婦來?”

武皇后問道。

“目前未見.”

太監回答。

“好的.”

武皇后說,“將位置和飲食等都安排好.”

“娘娘放心.”

太監回答著,出去安排了。

“母后,為什麼咱們不能和父皇一起吃晚飯,而是和這麼多人一起吃?”

小太平公主已經七歲,正好在武皇后身邊,今天將陪同武皇后一起,見其他內外命婦。

“是啊,”武皇后寵溺地看著小太平公主,“以前曾聽娘說,月餅最開始的時候叫太師餅,是殷周時為紀念太師聞仲而製作,邊薄心厚。

後來,張騫出使西域,給中原帶來了芝麻和胡桃,人們就把胡桃和芝麻放到月餅中,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兒的圓餅,將它稱為胡餅。

到現在,中秋節的風俗已越來越豐富了。

你今天晚上可以玩燈籠.”

“真的呀.”

太平公主聽著母親的安排,很開心,“那樣還好,應該不會太無聊.”

“肯定不會無聊,今天你將會大豐收.”

武皇后笑著。

“大豐收嗎?”

太平笑著,“我什麼都不缺,缺的只是和父皇、母后一起玩的時間.”

“爭取吧.”

武皇后笑著,“要是你姐姐還在,那就好了。

如果她在,現在應已從內命婦變成外命婦了呢.”

“為什麼要分那麼清楚,明明都是命婦.”

太平納悶。

“這個啊,你以後就會慢慢明白了.”

武皇后笑著,“你呀,現在還是好好享受你的美好人生吧.”

武皇后感慨,到了她這個年齡,可就已沒有那麼自由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