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崔氏不簡單 (第1/2頁)
義淨傳:飄著飄著到印度 笑面易珩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善遇法師去世之後,土窟寺裡漸漸少了許多大官達貴帶著社會名流前來。
畢竟,既要才學出眾,又要知書達理,還要通曉佛理,所有的一切匯聚於一身,哪裡是那麼容易做到的。
做得到的,往往都願意在大廟裡待著,哪有幾個人願意像善遇法師那樣,一直秉持著自己造福一方的意願,竟然讓上至齊王、下至地方上附庸風雅之徒,都以與善遇法師進行過交談或者獲得了善遇法師的一方墨寶為榮,如果能夠與善遇法師來一番詩詞酬唱,那簡直就是無上光榮。
善遇法師在臨終之際,終於意識到了自己將時間和經歷浪費了太多在不必要浪費的地方。
因此,他也著意提點義淨,希望義淨今後跟隨慧智禪師學習。
慧智禪師在詩詞歌賦方面不如善遇法師,但也寫得一筆好字,更難得的是,慧智禪師不僅天資聰穎,而且特別專注。
他將大量時間用在《法華經》的誦讀和理解上。
正是這一點,讓善遇法師覺得,如果將義淨交給慧智禪師培養,或許能為佛門培養出龍象來。
善遇法師沒有想到的是,在他去世二十年後,慧智禪師經過幾十年如一日的誦讀,竟然因《法華經》獲得了這個世間難有的福報,在書寫《法華經》的時候,得以感得舍利。
而在此之後,他所書寫的《法華經》竟然被當今皇帝和武皇后得知,帶回了朝廷,慧智禪師也得到了大量封賞。
從此之後,不僅慧智禪師名動山東,作為慧智禪師得意弟子的義淨也常常獲得邀請,在各處遊方講學。
儘管在三十一歲受到皇帝和武皇后召見之前,義淨已接受慧智禪師的安排,曾經遊歷過以河南洛陽為中心的各處寺廟,甚至前往過江蘇一帶,還曾經去過西安等地學習。
那時候,義淨所學,逐漸從《對法》《攝論》向《俱舍》《唯識》等拓展,不僅增強了佛教理論的修養,也對自己研讀佛教律法方面的經典起到了更大的促進。
但義淨很清楚,在自己三十一歲以後,因為慧智禪師在全國影響力的擴大而水漲船高。
義淨對恩師感激不置,更加不敢懈怠地精進修行。
義淨深知,要成為高僧大德,不僅要有足夠的學識,還必須嚴於律己。
從他選擇了佛教戒律進行專精之後,他對自己有了更加嚴格的標準,無論人前人後,他始終堅持做到佛教戒律所要求的各種事情。
也正因為他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僅僅用了五年時間,義淨就利用從各處求得的律典進行了深入研讀。
經過研讀,義淨意識到,法礪律師和道宣律師兩人各有千秋,但兩人都還有不盡意之處。
為了更好地求得兩人思想的精髓,義淨不僅跟隨法礪律師的研學腳步,前往鄴(今河北臨漳境內)、趙州(今河北趙縣)、恆州(今河北獲鹿)等地學習《四分律》和《十誦律》,對法礪律師所著的《四分律疏》十卷、《羯磨疏》三卷等都求來細細研讀。
得知道宣律師在長安講解佛教律法,他便千里迢迢前往長安,認真聽道宣律師講解。
正因為義淨對佛教律法的孜孜不倦,到他三十歲以後,他講佛教律法已漸漸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獨到的識見,也因此得到了越來越多寺廟大德的重視,深知義淨不僅是名師出高徒,義淨自己也確實很有水平。
義淨匆匆闖進會客室之後,發現知客僧正恭恭敬敬地站在門口,隨時準備聽候召喚。
而恩師慧智禪師正安安靜靜地端坐著,在客人的座位上,共坐著幾個人,一個氣宇軒昂的男子坐在上首,一個衣著華麗的男子緊靠他坐著,下首坐著的是貝州刺史。
刺史居然坐在下首陪著,看來這崔姓男子和杜姓男子的來頭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