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胃炎 (第1/8頁)
百病叢生:食療養生 愛吃章魚小丸子的一個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胃炎是胃黏膜對各種刺激因素的炎症反應,它並不是一個具體的診斷,也不一定需要治療。胃炎可以由多種因素引起,如感染、藥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中,幽門螺桿菌(HP)感染是導致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胃炎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胃炎是胃黏膜的急性損傷,通常由藥物、酗酒、感染、應激等因素引起;而慢性胃炎是胃黏膜長期受到損傷後引起的慢性炎症,可以進一步分為非萎縮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後者又分為自身免疫性胃炎和多灶性萎縮性胃炎 。
胃炎的症狀包括腹痛、腹部不適、噁心、嘔吐等,但很多病例可能沒有症狀。對於胃炎的治療,通常需要用到質子泵抑制劑、H2受體拮抗劑等抑酸藥物,如果胃炎是由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則需要進行抗生素治療 。診斷胃炎依賴內鏡檢查,醫生可以透過上消化道內鏡檢查來觀察胃和部分小腸的情況,並在必要時進行胃黏膜活檢 。
此外,胃炎的病因還包括物理和化學因素,如過冷或過熱食物、粗糙食物、濃茶、咖啡、烈酒、辛辣食物等對胃黏膜的長期刺激,以及吸菸和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等化學因素 。治療胃炎時,除了藥物治療外,生活中飲食規律,吃易消化食物,戒菸限酒也很重要 。
胃炎的臨床表現根據其型別(急性或慢性)和程度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症狀:
急性胃炎的臨床表現:
症狀通常突然出現,可能包括上腹痛、腹部飽脹感、噁心、嘔吐和食慾不振。
嚴重情況下,患者可能有嘔血、發熱,甚至脫水、酸中毒、休克。
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可能伴有嘔血和黑便,而急性化膿性胃炎可能表現為全身敗血症和急性腹膜炎的症狀。
急性腐蝕性胃炎可能導致口腔、咽喉、胸骨後、上腹部的劇痛,伴有噁心嘔吐,甚至嘔血 。
慢性胃炎的臨床表現:
許多慢性胃炎患者可能沒有特異性症狀,或症狀輕微,如上腹隱痛、食慾減退、餐後飽脹、反酸等。
症狀可能與進食有關,且部分患者可能無任何不適症狀。
胃糜爛可能導致出血,表現為糞便隱血、黑便或嘔血,長期少量出血可能引起缺鐵性貧血,如面板蒼白、頭暈眼花等。
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可能有貧血、消瘦、舌炎、腹瀉等症狀,個別患者伴有黏膜糜爛時上腹痛較明顯 。
值得注意的是,胃炎的症狀與胃黏膜的病變程度並非一致,有些患者可能無症狀或症狀輕微,而胃鏡檢查和胃黏膜活檢是診斷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 。
胃炎的診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 病史詢問:醫生會詢問患者有無相關誘因,例如不潔飲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飲酒等。
2. 體格檢查:醫生會檢查患者有無貧血貌、腹部壓痛及反跳痛等體徵。
3.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患者可能表現出貧血。
電解質:嘔吐嚴重者可能有電解質紊亂,如低氯、低鉀、低鈉血癥。
4. 幽門螺桿菌檢測:由於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檢測方法包括呼氣試驗、糞便抗原檢測和血清抗體檢測等。
5. 內鏡檢查:對於有消化不良症狀或上腹痛的患者,若經驗性治療無效,應進行胃鏡檢查。胃鏡可以直接觀察食管、胃、十二指腸黏膜情況,並可取活檢進行病理學檢查。
6. 影像學檢查:包括上消化道造影,但隨著胃鏡技術的發展,這種方法較少應用。
7. 病理學檢查:透過胃鏡檢查取得的胃黏膜活檢樣本進行病理學評估,有助於診斷慢性胃炎的型別和嚴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