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是一種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組織的慢性炎症,常見於成年人,病程較長,症狀頑固,不易治癒。病因可能包括區域性因素如急性咽炎反覆發作、鼻病、菸酒過度、粉塵、辛辣食物、有害氣體或過敏原的刺激,以及全身因素如貧血、消化不良、咽喉反流、下呼吸道慢性炎症、心血管疾病、內分泌功能紊亂、維生素缺乏及免疫功能低下等。

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咽部異物感、咽乾、分泌物不易咯出、咽痛等症狀,有時可伴有粘稠分泌物附著於咽後壁,導致晨起時出現刺激性咳嗽和噁心,但一般不伴有明顯的全身症狀。此外,慢性咽炎的症狀可能因過度用嗓、受涼、疲勞、情緒波動而加重。

典型症狀包括咽部不適感、異物感、咽部分泌物不易咯出、咽部癢感、燒灼感、乾燥感或刺激感,還可有微痛感,常在晨起時出現刺激性咳嗽及噁心,有時可有顆粒狀藕粉樣分泌物咳出。萎縮性咽炎患者有時可咳出帶臭味的痂皮。

慢性咽炎的治療週期較短,但因症狀頑固,可能需要長期管理。常用藥物包括複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碘喉片、薄荷含片等,也可能會採用中醫中藥治療,如胖大海、金銀花泡水,或含化片如銀黃含化片、西瓜霜、草珊瑚等。此外,患者應避免接觸粉塵、有害氣體、刺激性食物和空氣質量差的環境等對咽黏膜不利的刺激因素。

慢性咽炎的診斷方法:

慢性咽炎的診斷主要依據患者的病史、症狀以及體格檢查。醫生會詳細詢問患者的生活習慣,如吸菸、飲酒、有無鼻-鼻竇炎、胃食管反流等,並進行全面的咽喉部檢查。可能需要的檢查包括:

體格檢查:使用壓舌板檢查咽部黏膜充血及分泌物情況。

鼻咽鏡檢查:觀察鼻咽部情況,檢查有無咽部粗糙或潰瘍。

喉鏡檢查:如果懷疑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可能需要進行喉鏡檢查。

胃鏡檢查:檢查食管黏膜是否有破損。

咽拭子檢查:判斷細菌或病毒感染的型別。

影像學檢查:如X線、CT或磁共振,檢查咽部有無深部結構病變。

治療方法:

慢性咽炎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和生活方式的調整。藥物治療可能包括:

潤喉含片:如碘含片、西瓜霜潤喉片、薄荷喉片等,具有抗菌消炎作用。

含漱劑:如複方硼砂溶液、複方氯已定含漱液等,用於清潔咽部。

咽後擦拭劑:如碘甘油,具有殺菌和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的作用。 此外,去除原發病是治療的關鍵,如治療慢性鼻炎、鼻竇炎、胃食管反流等。物理治療包括微波、低溫等離子等方法,可以緩解症狀。生活方式的調整,如戒菸戒酒、避免過度用嗓、保持室內空氣清新,也是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

預後:

慢性咽炎的預後因人而異,病程長且症狀頑固,不易徹底治癒。但透過適當的治療和生活方式的調整,症狀可以得到緩解。慢性單純性咽炎在控制致病因素和改善生活習慣後可以緩解至治癒,而慢性肥厚性咽炎及慢性萎縮性或乾燥性咽炎的治療效果可能欠佳,症狀易反覆。對於慢性過敏性咽炎,脫離致敏原後症狀可緩解至消失;慢性反流性咽炎在控制胃食管反流後症狀可以明顯緩解直至治癒。

慢性咽炎的預防措施和家庭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飲食調整:保持飲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膩、過冷或過熱的食物,這些食物可能刺激咽部黏膜,造成損傷。

2. 戒菸限酒:吸菸和飲酒都會對咽喉部造成刺激,應做到禁菸禁酒,以減少對咽部的傷害。

3. 環境改善: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和適宜的溫溼度,使用加溼器以避免空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