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章 胃潰瘍 (第1/7頁)
百病叢生:食療養生 愛吃章魚小丸子的一個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胃潰瘍是指穿透胃黏膜肌層的慢性潰瘍病變,通常由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引起,並可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使用非甾體抗炎藥(NSAIDs)等因素有關。
胃潰瘍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幽門螺桿菌(Hp)感染:這是胃潰瘍最常見的病因之一,Hp感染不僅損傷胃黏膜,還會促進胃酸分泌,進一步加重胃潰瘍的情況 。
2. 長期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這類藥物可能導致胃黏膜受損,是胃潰瘍形成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尤其在西方國家,約有25%的胃潰瘍與NSAIDs的使用有關 。
3. 吸菸:吸菸是胃潰瘍及其併發症形成的一個危險因素,它會影響潰瘍的癒合,並增加潰瘍復發的風險 。
4. 飲酒和飲用濃茶:雖然這些因素不會直接引起胃潰瘍,但它們可能會加重胃潰瘍的症狀,增加治療的難度 。
5. 胃排空障礙:胃排空延遲可能會加重Hp感染或非甾體類藥物攝入對胃黏膜的損傷 。
6. 應激狀態:如燒傷、顱腦損傷等應激狀態可能引起胃潰瘍 。
7. 精神因素:長期精神緊張可能誘發胃潰瘍 。
8. 胃泌素瘤:這是一種罕見情況,胃泌素瘤可能導致胃酸過量生成,從而形成胃潰瘍 。
胃黏膜通常受到黏液和碳酸氫鹽等防禦機制的保護,當這些防禦機制受到破壞時,如被Hp或某些藥物影響,患者可能出現胃炎或消化性潰瘍病 。
胃潰瘍的臨床表現和典型症狀包括:
1. 上腹部疼痛:胃潰瘍最典型的症狀是上腹部疼痛,通常在飯後1小時以內發生,可能持續1至2個小時。與十二指腸潰瘍不同,胃潰瘍的夜間痛較少,且進食可能加重而非緩解疼痛 。
2. 消化不良症狀:患者可能會出現反酸、噯氣、燒心、上腹飽脹、噁心、食慾減退等消化不良的症狀 。
3. 規律性疼痛:胃潰瘍的疼痛可能具有規律性,如在一天的特定時間或餐後出現 。
4. 併發症症狀:胃潰瘍如果出現併發症,如出血、穿孔或梗阻,可能會有相應的症狀,如嘔血、黑便、劇烈腹痛或嘔吐 。
5. 全身症狀:久治不愈的胃潰瘍患者可能會出現體重下降、面色蒼白、心慌、乏力、頭暈等全身症狀 。
6. 特殊症狀:胃潰瘍有時會引起幽門處組織瘢痕和水腫,導致梗阻症狀,如胃脹、噁心、嘔吐 。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胃潰瘍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或以併發症為首發症狀,如出血或穿孔 。因此,對於出現上述症狀的患者,建議儘早就醫,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
胃潰瘍的診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 內鏡檢查(胃鏡檢查):是確診胃潰瘍的主要方法,醫生可以透過內鏡直觀地觀察到胃內部情況,明確潰瘍的部位和大小。內鏡檢查有常規和無痛兩種,無痛胃鏡在檢查前實施麻醉,減少患者痛苦 。
2. X線鋇餐檢查:透過口服含鋇的造影劑,利用X線檢查胃腸道,觀察鋇劑在胃內的分佈情況,間接發現潰瘍的存在。這種方法對於無法耐受胃鏡檢查的人群有診斷意義 。
3. 幽門螺桿菌(Hp)感染檢測:Hp感染是胃潰瘍的常見原因,檢測方法包括快速尿素酶試驗、組織學檢查或培養、13C或14C尿素呼氣試驗、糞便Hp抗原檢測、血清學試驗等,有助於醫生了解患者的Hp感染情況並選擇最佳治療方案 。
4. 胃液分析:透過測定胃液中的胃酸含量,評估胃的分泌功能,但該方法對潰瘍病的診斷僅作參考 。
5. 血清學檢查:透過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