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胃癌的早期發現和診斷,定期體檢和注意身體的微小變化至關重要。

胃癌的診斷方法包括多種方式,主要依賴於內鏡檢查和活檢來確診。內鏡檢查可以直接觀察胃黏膜的情況,發現可疑病變,並透過多點活檢獲取組織樣本進行病理學檢查。如果內鏡下發現有潰瘍、腫塊或黏膜改變等異常情況,應立即轉至胃腸外科進行進一步診治。

影像學檢查也是胃癌診斷的重要手段,包括X線鋇餐檢查、超聲檢查、CT掃描、MRI以及PET-CT等。X線氣鋇雙重對比造影對於胃癌的定位診斷具有優勢,而CT和超聲內鏡檢查有助於胃癌的分期和淋巴結轉移的判斷。PET-CT可以輔助胃癌分期,但不做常規推薦,主要應用於CT懷疑有遠處轉移的情況。

此外,腫瘤標誌物的檢測,如癌胚抗原(CEA)、CA19-9等,也是胃癌診斷的輔助手段之一。這些標誌物的聯合檢測有助於提高檢出率和鑑別診斷的準確度。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胃癌多數患者無明顯症狀,少數人有噁心、嘔吐或類似潰瘍病的上消化道症狀,難以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對於年齡大於55歲,且有上腹不適、體重減輕、消化道出血等症狀的患者,應行上消化道內鏡檢查。

綜合來看,胃癌的診斷需要結合臨床表現、內鏡及組織病理學、影像學檢查等多方面的資訊,以確保準確診斷並及時進行治療。

胃癌的治療方法多樣,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 手術治療:手術切除是胃癌的主要治療手段,包括根治性手術和姑息性手術。根治性手術目的是完全切除腫瘤及周圍淋巴結,而姑息性手術則旨在緩解症狀,如出血或梗阻 。

2. 內鏡治療:對於早期胃癌,內鏡下切除(EMR和ESD)是一種微創治療方法,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點 。

3. 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包括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化療藥物如順鉑、氟尿嘧啶類等,靶向藥物如曲妥珠單抗(針對HER2陽性患者)和阿帕替尼,免疫治療如納武單抗和派姆單抗 。

4. 放射治療:放射治療在胃癌治療中主要用於輔助手術和化療,尤其在與化療聯合時,可提高治療效果 。

5. 生物治療:隨著生物醫學的發展,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在胃癌治療中逐漸佔據重要地位,如抗PD-1\/抗PD-L1治療 。

6. 中醫治療:中醫治療胃癌,特別是晚期胃癌,可以作為輔助治療手段,幫助改善患者症狀和生活質量 。

7. 支援治療:包括營養支援、疼痛管理、心理支援等,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抗腫瘤治療的依從性 。

8. 新輔助治療:在手術前進行的化療或放化療,目的是縮小腫瘤,提高手術切除率 。

9. 術後輔助治療:手術後進行的化療或放化療,目的是消滅可能殘留的腫瘤細胞,減少復發 。

10. 個體化治療:根據患者的基因組學特徵和腫瘤的分子分型,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

綜合這些治療方法,胃癌治療的目標是根治腫瘤、控制病情、緩解症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並儘可能延長患者生存期。

胃癌的預後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癌症的分期、患者的年齡、整體健康狀況以及治療方式等。總體來說,胃癌的預後並不是非常樂觀,因為許多患者在確診時癌症已經進入晚期。根據《默沙東診療手冊專業版》的資料,晚期胃癌(包括胃食管連線癌)的患者5年生存率僅有約6%。

胃癌的分子分型對預後有顯著影響。根據癌症基因組圖譜(TCGA)的分類,EB病毒陽性型(EBV)和微衛星不穩定型(MSI)的患者預後相對較好,而基因組穩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