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患病率為3.83%,年齡 ≤ 12歲患病率為5.59%,文盲患病率為6.52%,外出或差旅就餐患病率為3.73%。這表明季節、年齡、文化程度、是否為外出或差旅就餐等為該病發病的風險因素。

5. 小兒急性胃腸炎的治療進展:小兒急性胃腸炎的治療研究進展表明,由於嬰幼兒腸道功能較差,對外界感染抵抗力也較低,可能導致對疾病輕微易感性。治療上,除了常規的補液和對症治療外,一些研究開始關注微生物製劑和中醫藥在治療小兒急性胃腸炎中的應用。

6. 國際視角:根據MSD診療手冊專業版,在美國,每年約有4,800萬人感染食源性疾病,其中3,000人死亡。全球範圍內,每年約有160萬人死於感染性胃腸炎。治療上,大多數胃腸炎發作是自限性的,但會引起不舒服的症狀,且對嬰幼兒、老人、免疫抑制者或同時患有其他嚴重疾病患者有巨大影響。

這些研究進展為急性腸胃炎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法,有望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減少疾病對社會的影響。

急性腸胃炎的民間小偏方多種多樣,但需注意這些偏方並沒有經過科學驗證,使用前應謹慎考慮,並在可能的情況下諮詢專業醫生的意見。以下是一些流傳的偏方:

1. 大蒜泥加醋:將大蒜搗成泥,加入米醋混合,慢飲,據稱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同時醋能夠幫助中和胃酸,緩解胃痛 。

2. 荔枝粥:使用蓮肉、荔枝幹和粳米,加入山藥熬煮成粥,加入少許白糖調味,適合急性腸胃炎患者 。

3. 蔥白敷臍:將蔥白搗爛炒熱,敷於臍中神闕穴,外用紗布包紮固定,每日換藥一次 。

4. 石榴葉生薑:將石榴葉和生薑同炒至黑,水煎代茶飲,每日一劑,分上、下午兩次溫服 。

5. 烏梅粥:將烏梅煎煮取汁,加入粳米煮成粥,熟後加冰糖調味,對急性腸胃炎有治療效果 。

6. 馬齒莧湯:使用馬齒莧和大蒜泥,加入紅糖,頓服,每日2~3次,據稱可以治療腸炎和腹瀉 。

再次提醒,這些偏方並非醫學上的標準化治療,使用時需要格外小心。如果急性腸胃炎症狀嚴重或持續,應及時就醫接受專業治療。

急性腸胃炎患者在選擇食材和藥材時需要特別注意,以下是一些推薦和禁忌的食物:

推薦食材藥材:

1. 易消化的主食:如麥片、小米粥、爛麵條、面片、饅頭等 。

2. 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適量攝入魚肉、豬肉、雞肉、雞蛋、大蝦、豆腐等,有助於腸胃炎的恢復 。

3. 蔬菜:選擇土豆、冬瓜、西葫蘆、胡蘿蔔、菜花等,烹飪時需軟爛,少油少鹽 。

4. 水果:蘋果、香蕉等,但應避免過酸或過甜的水果如西瓜、菠蘿 。

5. 奶類:純牛奶、酸奶等,酸奶中的益生菌有助於胃腸道蠕動 。

禁忌食物:

1. 生冷、堅硬食物:避免食用芹菜、韭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以及生冷、燒烤油炸類的食物,以免刺激胃腸道 。

2. 奶製品和高糖食物:減少奶製品、豆類,以及含糖量高的食物攝入,因為它們容易發酵產生氣體,引起腹脹、腹痛 。

3. 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薑等,應避免攝入以免加重症狀 。

4. 油膩食物:避免大量攝入辛辣食物和油膩食物,以免刺激胃腸道黏膜 。

在急性腸胃炎恢復期,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飲酒、喝濃茶、喝咖啡等刺激性飲料,以免影響胃腸道的恢復 。同時,建議少食多餐,每次飯量適中,逐漸增加每一餐的量,減少進餐次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