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急性腸胃炎 (第2/8頁)
百病叢生:食療養生 愛吃章魚小丸子的一個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問患者是否有不潔飲食史、服用某些藥物、近期旅行史或接觸傳染病患者等可能誘發急性腸胃炎的因素。
2. 體徵檢查:醫生會檢查患者是否有上腹部或臍周的壓痛、腸鳴音活躍或亢進等體徵。
3. 胃鏡檢查:對於疑似急性腸胃炎的患者,胃鏡檢查可以觀察胃黏膜的病變情況,如充血、水腫、糜爛等 。
4. 鋇餐造影:透過鋇餐造影可以觀察胃竇部的黏膜紋理變化,以及胃的蠕動情況。
5. 幽門螺桿菌檢測:透過血液檢測是否存在幽門螺旋桿菌的抗體,以判斷是否有細菌感染。
6. 大便常規檢查和糞便培養:透過大便常規檢查和糞便培養可以檢測出病毒、細菌及寄生蟲等病原體,有助於明確病因 。
7. 血常規:血常規檢查可以觀察白細胞總數和分類,為判斷感染型別提供依據。
8. 病原學檢查:透過糞便培養和分子生物學診斷技術檢測病原體的DNA,確診病原體型別 。
9. 蛋白檢測:乳鐵蛋白和糞便鈣衛蛋白檢測,作為結腸炎性反應的指標。
10. 血清抗體檢測:透過血清抗體檢測判斷病原體。
在診斷急性腸胃炎時,醫生還會進行鑑別診斷,排除其他可能導致類似症狀的疾病,如胃腸型感冒、腸易激綜合症( IBS )、炎症性腸病(IBD)等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醫生可能會安排進一步的檢查,如腹部B超、CT掃描等,以幫助確診和鑑別診斷。
急性腸胃炎的治療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飲食調整:建議患者進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粥、麵條等,必要時暫禁食,以有利於胃腸道的功能恢復 。
2. 補液治療:對於脫水明顯的患者,應及時採用靜脈輸液治療。能口服補液的患者可以儘量口服補液,如糖鹽水或口服補液鹽 。
3. 對症治療:使用止吐藥物如胃復安等,解痙藥物如匹維溴銨,以及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等,幫助緩解症狀 。
4. 抗生素治療:對於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腸胃炎,給予抗生素治療,常用藥物包括阿奇黴素、左氧氟沙星等 。
5. 腸黏膜保護劑和吸附劑:如蒙脫石,能夠吸附腸道毒素和保護腸黏膜,縮短腹瀉病程 。
6. 微生物製劑:使用益生菌如布拉氏酵母菌、鼠李糖乳桿菌、雙歧桿菌等,調節腸道菌群,對病毒性腹瀉有顯著療效 。
7. 休息:急性腸胃炎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
對於症狀較輕的患者,可以在家透過上述方法進行自我治療,但如果出現發熱明顯、便血、口服藥物效果不明顯或症狀持續不緩解的情況,應及時去醫院就診治療 。此外,急性腸胃炎的治療並無固定療程,多數患者需要服藥1到2周 。
急性腸胃炎的預後通常是良好的。大多數情況下,急性腸胃炎是一種自限性疾病,經過適當治療,患者可以在短時間內恢復。具體恢復時間可能因個體差異、年齡、機體免疫力、病原體毒力等因素而異,輕微症狀的患者可能在2-3天內恢復正常,而病情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7天左右或更長時間才能恢復 。
治療後,如果避免了誘發因素,急性腸胃炎很少會復發。在急性期,患者可能會出現上腹劇烈疼痛,伴有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此時應使用輸液治療,並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抑制胃酸、保護胃黏膜、調節胃腸蠕動的藥物,大多數患者可以在24小時內開始恢復 。
嬰幼兒、兒童、老年人、免疫缺陷或合併其他疾病者,病情可能進展較快,症狀較重,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因此這些患者需要特別關注並及時就醫。對於大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