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障礙,其主要特徵為持續性的情緒低落、興趣和愉悅感的喪失,以及伴隨的其他症狀,如失眠、食慾改變、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評價降低等。抑鬱症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產生嚴重影響,需及時就醫。

抑鬱症的病因較為複雜,涉及多種因素。生物因素方面,遺傳因素可能在抑鬱症的發生中起到一定作用,抑鬱患者的一級親屬罹患抑鬱症的風險顯著增高。此外,神經生化改變,如腦內神經介質水平的下降,也可能與抑鬱症的發生有關。一些身體疾病,如慢性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和甲狀腺疾病,也可能增加抑鬱症的風險。

心理因素也是抑鬱症發病的重要原因。生活中的應激事件,如親人喪失、婚姻關係不良、失業等,都可能對個體產生負面影響,從而引發抑鬱症。此外,睡眠不足可能導致大腦功能衰退,進而增加患抑鬱症的風險。

社會環境因素同樣不容忽視。不利的社會因素,如性別歧視、貧困、重大生活事件等,都可能對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產生重要影響,從而引發抑鬱症。此外,個人的性格特質,如明顯的強迫、焦慮、衝動等,也可能增加患抑鬱症的機率。

綜上所述,抑鬱症的病因是多元且複雜的,涉及生物學、心理和社會等多方面因素。瞭解抑鬱症的病因有助於提高公眾對這一疾病的認識,從而及早識別和治療,提高患者的治癒率和生活質量。

抑鬱症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情緒低落、思維遲緩和運動抑制,這三組症狀通常被稱為“三低症狀”。

1. 情緒低落:表現為心境持久地沉重、憂鬱和絕望。患者可能會失去對日常活動的興趣,感到生活沒有希望,自我評價過低,常伴有自責自罪的情緒。在嚴重情況下,患者可能會有自殺的念頭或行為。

2. 思維遲緩:患者會感到自已的思維變得緩慢,聯想困難,反應遲鈍,好像大腦運轉不靈。這可能表現為言語減少,語速減慢,對答遲疑,嚴重時甚至難以進行正常的交流。

3. 運動抑制:患者的身體活動減少,可能會出現行動遲緩,不願意進行日常活動,如工作、清潔、進食或社交。在極嚴重的情況下,患者可能會出現整日臥床,甚至出現蓬頭垢面、不修邊幅等生活懶散的表現。

除了上述典型症狀,抑鬱症還可能伴有其他症狀,如食慾和睡眠障礙、性慾減退、注意力減退、自我感覺不良、易激怒、焦慮和恐慌發作等。在一些患者中,抑鬱症可能以軀體症狀為主要表現,如慢性疼痛、消化問題、疲勞等,這可能使得診斷更加困難。

需要注意的是,抑鬱症的症狀表現多樣,不同患者的表現可能會有所不同。如果您或您身邊的人出現了上述症狀,特別是這些症狀持續影響了日常生活,應及時尋求專業醫療幫助。

抑鬱症的診斷主要基於患者的臨床表現和相關評估工具。首先,抑鬱症的主要表現包括持久的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焦慮不安、憂傷到極度悲觀、絕望,患者飲食、睡眠差,擔心自已患有各種疾病,感到全身多處不適,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同時,連續2周以上感到心情抑鬱,或失去愉快感,並伴隨特定的症狀,如體重顯著改變、失眠或睡眠過多、坐立不安或不想動、疲勞感、自我評價降低、注意力不集中、思考能力下降、有自殺的念頭或行為等,也是診斷抑鬱症的重要參考。

其次,抑鬱症的診斷方法包括精神科問診和心理測試。精神科問診是透過與患者的交流,觀察其動作、言語、手勢、表情等外在表現,結合病史資料來確診。心理測試則主要透過使用如抑鬱自評量表、症狀自評量表等心理測量的量表來觀察患者是否有抑鬱症及其嚴重程度。此外,根據《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的診斷標準,抑鬱症的診斷還需考慮病程是否持續2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