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民間真正的人才,推選出有實際才能的人才為國家效力。而科舉,卻讓許多人埋沒於書海,錯過了真正的施展才華的機會。”

宇文昭眉頭微皺,沉思片刻後,緩緩開口:“老臣所言,確有其理。然而,科舉制度之優勢在於其公平性和廣泛性,能讓寒門子弟有機會嶄露頭角,為國效力。至於您提到的內容單一問題,我倒有個想法。科舉考試,可以不僅僅侷限於四書五經,而是根據朝廷所需,設立不同的科目,如算學、農學、醫學等,分科考舉,這樣既能選拔到專業人才,又能確保公平。”

呂蒙儒冷笑一聲,雙手背後,目光中透著不屑與挑剔:“宇文昭,你倒是個會想的主兒,腦子一拍就覺得自已的辦法可以了?哼,實現完整的分科體系,哪是那麼簡單的事情?科目設定、教材編纂、考官選拔、考試公正性……哪一項不是大問題?再者,就算你解決了這個問題,科舉制度依舊存在很大的問題。”

宇文昭微微一笑,似乎對呂蒙儒的質疑並不在意,他伸出手,做了個請的手勢:“老臣言之鑿鑿,宇文昭洗耳恭聽,還請指教。”

呂蒙儒哼了一聲,聲音低沉:“宇文昭,你年輕氣盛,或許覺得科舉制度能帶來公平,但你可曾想過,真正的戰爭、真正的治國,不是靠幾張試卷就能解決的。我曾親自領軍,與敵人浴血奮戰,那種生死一線的體驗,絕非書本上的文字所能描述。你可知,行軍打仗,需要的不僅是智慧,更是膽識、決斷和實戰經驗?看書學兵法,與在戰場上歷練,完全是兩碼事。科舉選拔的,多是紙上談兵之輩,他們或許能口若懸河,但真正到了關鍵時刻,能否擔當重任,卻是未知數。”

宇文昭上前一步,聲音沉穩而有力:“科舉之制,雖初入朝堂者位卑職小,然經年累月,歷練成長,方得委以重任。此亦不失推舉之制之精髓。試想,萬千學子歷經寒窗苦讀,終得脫穎而出,他們之中,必有英才輩出。此等人才,歷經科舉之篩選,必有過人之處。且科舉之制,廣開才路,不拘一格,使天下英才皆有用武之地。”

呂蒙儒聞言,微微一笑,從容不迫地開口:“近年來,被推舉而起的少年英才,如李驍、趙銳,皆是年紀輕輕便揚名立萬,立下赫赫戰功之人。試想,若當初有科舉之制,他們必先埋頭於書海,力求文章出彩。待入得朝堂,已然年近而立,再從小官做起,歷經磨練。待他們真正開始施展抱負,為國效力之時,恐怕已是華髮叢生,力不從心。科舉之制,固然有其公正之處,然過於拘泥於文章之技,恐失之於實戰之才。推舉之制,雖看似主觀,卻能更直接地發現並提拔真正有才能之人。”

呂蒙儒的話如同一顆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宇文昭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他緊握的拳頭微微顫抖,似乎在極力控制自已的情緒。周圍的朝臣們也開始竊竊私語,氣氛變得緊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