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7 章 攻楚協議 (第1/2頁)
穿越邊陲小國,一統天下 唐中宋祖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此時的楚國還在納悶:為什麼秦國答應送來的物資怎麼還沒有送來?他們開始懷疑秦國是否真的會履行承諾。於是,楚國決定派遣使者前往秦國詢問情況。
秦王當然不能將與吳國結盟的實話講出來,否則將會引發兩國之間的矛盾。於是,秦王只好推脫道:“我國正在積極籌備物資,但由於一些原因,需要更多時間。請貴國使者先行返回,待物資籌備完畢後,我們會盡快送到楚國。”
楚使得到秦王的答覆後,雖然心中仍有疑慮,但也只能無奈地返回楚國。回到楚國後,楚使向楚王彙報了秦國的回應。楚王聽後,不禁皺起眉頭,心中充滿擔憂。
與此同時,秦王坐在椅子上感慨道:“看來楚國已經陷入困境,無法自救。不然,他們不會如此著急地尋求援助。”然而,此時的楚國上下並不知道這一切都是秦國的陰謀,他們仍然沉浸在獲取各國物資、再次滅掉吳國的幻想之中。
楚使米瑩再一次來到趙國,試圖尋求趙國的援助。然而,此時的趙王正全身心投入與巖燕王的戰爭,根本無法分心處理楚國的請求。趙國表面上對楚使表示歡迎,但卻對援助之事避而不談。
楚使無奈之下,只能轉向燕國求助。燕國同樣熱情款待了他,但當談到援助時,燕國也選擇沉默不語。即使楚使誇大其詞地描述吳國的威脅,稱其危險程度甚至超過晉國,燕王依然無動於衷。
在燕國碰壁後,米瑩感到失望透頂,於是決定再次嘗試向其他國家求助。接下來,他前往齊國和宋國。然而,齊國在上次與楚國結盟後,幾乎遭到周邊所有國家的圍攻,險些陷入困境。此外,上次結盟對齊國來說並沒有帶來實際利益,反而導致楚國承諾的條件至今仍未兌現,雙方一直在扯皮,毫無進展。
面對這樣的情況,米瑩感到十分沮喪。他意識到,各國都有自已的利益考慮,不會輕易伸出援手。楚國目前面臨著巨大的困境,需要找到一種解決辦法來應對吳國的威脅。米瑩開始思考是否還有其他途徑可以獲得援助,或者楚國是否應該採取更為強硬的措施來保護自已。
齊王聽到米瑩前來拜訪時,甚至都沒有讓他進入宮殿就直接將他趕了出去。米瑩心知肚明自已理虧,也不敢多言,只能灰溜溜地離開了齊國。隨後,他馬不停蹄地趕往宋國,但宋國國君早已與吳國國君吳中結盟,對楚國心懷不滿。
況且,他們深知吳國和楚國之間的深仇大恨,自然不會給米瑩好臉色看。如今,在這十幾個國家中,唯有鄭國和秦國願意伸出援手,但兩國的物資尚未送達楚國。米瑩四處奔波,卻未能取得任何實質性成果,不禁感到前途渺茫。
他意識到,曾經輝煌一時的楚國已經一去不復返,而自已也必須尋找新的出路,以免隨著楚國這艘巨輪一同沉沒。
另一邊的衛仲文已經來到晉國,作為當世地盤最大的國家,其疆域遼闊、人口眾多、資源豐富,而且軍事實力強大,擁有龐大而精良的軍隊,所以晉王自然有著底氣。除了秦國和趙國之外,沒有幾個國家敢反抗晉國權威。
此時,晉國王宮之中,衛仲文恭敬地拜見晉王:“外臣衛仲文代表吳國拜見大王。”
晉王端坐在王座之上,傲慢地問道:“不知吳使可有何事?”
衛仲文不卑不亢地回答道:“外臣此次前來是為了與大王商議聯合滅楚事宜。”
晉王聞言嗤笑一聲:“我沒聽錯吧!我晉國與楚國相爭百年,都沒有說要滅掉楚國,如今爾等小國何來的底氣滅掉楚國呢?況且如今的楚國的地盤要較之前擴大不少。”
衛仲文微笑著解釋道:“大王,今時不同往日,如今楚國的軍隊接連敗退在我們吳國之手。楚國已經沒有精銳的敢戰之士。全都是一些散兵遊勇、老弱病殘,我國已經聯合秦國共同瓜分楚國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