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時期,採取非常措施,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亦言要用重典,那是鑿子入木,那是擠出的洞。

現在主要矛盾就是解決饑民問題,他們能吃飽喝足了,就不會鬧事了,也就消停了一大撥子人,安定民心了。

現在是要倒撥蛇,就是從當權者,王公大臣,還有那個商賈員外等等有錢人,都要出錢了。

若何為?慈禧聽來有眉眼,緊鎖的雙眉似乎開了,如釋重負,但還是沒有主見,唯聽高見。

辦法就是庫銀支點,向洋人討點,王公大臣捐點,江浙官員募點,災區百姓自力更生一點,其點點皆是籠絡人心的套路,既可解民憂,又可贏得民心。

就是賊人定案,須來日方長,最宜秋後問斬,或妙計變通之術,此乃英雄,本為民請願,又愛國殺洋,正義之士也!

慈禧聽得有板有眼,真是大清基石,一等能臣了。不辱使命於洋人而置之死地而後生也,國之磐,民之幸。哀家幸得此愛卿,大清為之驕傲。

於是按此良策,慈禧出了懿旨,既讓衙役轉錄張貼於皇城內外,又昭告天下,安定民心。使百姓家喻戶曉,喜納惠澤。

慈禧又動用了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及地方官吏,全員發動,全員參與,全國進行了聲勢浩大的募捐活動。

上至皇親國戚,下至大清官吏,還有那些商賈富豪、鄉紳土豪,以及那些官僚買辦等等,真正體現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之情懷,這可謂是大清壽終正寢的最後一次迴光返照了。

大廈將傾,非一木所支。臨到自已掏腰包,當革命革到自已頭上時,那真有鐵公雞一毛不拔,上下叫窮聲勝比災民的哀怨聲。

可李鴻章是第一個掏五萬兩腰包的人,率先垂範做出了表率。

當然這個錢是張木匠帶來的,來源於馬勒力叫龍王爺出的賂銀,抱的女兒招的女婿,拿人做人不心疼了。

可苦煞了一群京官,他們大多是在清水衙門,即使衙門有好處,也被祖師爺給獨吞了。

尤其像吳岫燦、曹棟樑等等之類的虛職官員,都是靠的俸銀生活,沒有多大的隱性灰色收益,自然囊中羞澀,清貧如洗了。

雖然身為官宦之家,紈絝子弟,卻談不上自已享受到家道殷實,錦衣玉食。

因此在修身養性上,還是想保持著自已的一塊清純的天地,就上次巡防依然是守潔,所有的賄銀皆交給了郝望爵。

可讓郝望爵掉進了茅坑,美滋滋地得了一大飽,也感受到這倆個小傢伙是個可塑典型,自然在李鴻章及老佛爺的奏摺中增添了諸多溢美之詞,大加褒獎。

因此在這一個是一言九鼎一個是權傾朝野的兩個人的眼中有了印像,儒子可教也,是可謂後起之秀。

但這次全國動員捐貢拯災,帶著懿旨,具有政治色彩,皇帝話就是金口玉言,不是一口唾沫一個釘的事,而是要人大命的事。

但有阻力,如王安石變法一樣,最終還是失敗了。

王安石可謂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是個有抱負的政治家、文學家。

北宋積貧積弱,皇帝急了,太監更急,變法已勢在必行,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為原則。

從理財入手,頒佈了均輸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稅法,並推行保甲法和將兵法以強兵。

以富國強兵為目的的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拉開了序幕。

但由於未處理好革新派與反對者的關係,與保利益的王公大臣之間長期反覆地爭鬥,導致變法處於被批評的局面。

雖最終以失敗而告終,草草地收了場,謝了幕,弄的蘇軾還貶職,大家不和。

但保留了一些具體措施,對三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