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共相就是道德正規化。

理想配上規律與生存,才會真正得到實現。

若求道的人只是喜歡些類似諺語的道理,句不成文,給人讀過之後,當下是得到了一時的激動,激動過後呢,仍是茫然無路矣.”

說完這段話,我忽然又頹然喪然,我記起了自己現在的處境,我好像已經不能將現在及以後的實踐以文字的形式說給別人聽了。

我忽然感受到了一種死亡的念頭。

我不能這麼想!我真的不能這麼想嗎?其實,我恐懼自己如此想。

說到激動的時候,我從凳子上站起在桌邊徘徊踱步;這時候,我又重新坐下。

一罈酒已經見底,衛樸安放下筷子,伸手撓了撓腦袋,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誠哥,你這說的是什麼啊?你說的每個字我都認識,怎麼從你嘴裡說出來,我一句話也聽不懂啊。

但我又覺得你說的好有道理.”

我笑了笑:“沒事,你以後會慢慢懂得的,我有一個心願就是要用所有人都能聽懂的話來解釋這條道路。

有些難懂的話語,我也會盡量給出額外的解釋。

今晚說的話你不用往心裡去,就當是我的自言自語就好了。

我也好久沒有對人說一說我自己心裡的話了.”

他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哥,我得回家了。

剛才只淨聽你說話了,而我又聽不懂,就只能喝酒。

現在好像有點喝多了,我得回家睡覺去了,咱們改天再繼續吧.”

說著,他就踉蹌著站起來,往大門的方向走去。

我看得出來他確實喝多了,於是也不敢多留,扶他出門,將他送到了他家門口。

我沒有跟進去,看著他進了門,我又折返回自己的家中。

文章會在以後逐漸說出這個“沒有真正能抵達真理式生存的方式”的論斷的各種理由,這裡只是武斷地(也不算是武斷只是結論在前而原因在後罷了)下一個結論,以後會逐漸給出各種原因解釋。

以前便覺得這是條孤獨的路,在論文答辯完成後,我更覺如此。

自己勉力行此便是了。

這裡的道德,後面就會變成噵這一個字。

這裡只是引出,故而還未到用噵字的時候,畢竟這條道路才剛剛開始。

這條路是貫穿全文的主線,這裡不得不解釋一下,也請耐心。

我會展示出這麼一條路將傳統文化轉成現代人能理解的文化形式,根本內容從古至今皆不變,對噵的詮釋隨時代形式的改變而有不同。

文章到此,算是奠定了全文的主基調,且待我將過去的文章重新整理一遍,然後沿此再出發。

有些話、有些表達,在我噵路行進的時候,自然而然鋪陳在文件中。

我無意如此,但言語自然說出,於是我順隨。

(作者有話說中放不下,於是放在此章末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