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就意味著,個人在行正道的時候總是會絕處逢生。
行正道的人其實也不怕艱難險阻,反而會將苦難磨鍊視為對道路的補充。
若你堅心踐行,恆心持守,那麼這一點子光明惻隱心,就會如水之匯流,成一江河之大觀。
在其中,你會漸漸得知適心之規律,漸成在世之光明道路,重要的是內心始終祥和處在正道中,無愧天地父母生人之即我矣。
哎!歷史上這麼去做的人也太少了,凡有成的皆在歷史中留名,可留名者又幾人?其實踐道德,也不為名利,自我行之,是為一心在道。
雖無留名意,歷史自流芳.”
這時有個學生髮問道:“老師,為什麼這麼難,還要一意孤行呢?從順於世不好嗎?”
“因為這是一條不容已的道路,一旦內心透過德性之知而不斷匯總成了這麼一條真實的道路,個人一定就會沿著這條道德之路去行走。
如果不此行路的話,你自己的內心肯定會被無休止的情緒折磨到死亡的終點。
這句話不是玩笑,是真實的心情如此。
當然現在說這些還是太早,你們只要記住,做事行道不能走迎合世俗的利益道途,要先適己心。
若不知是否正確,歷史中太多人已成陳跡,功過已經有人評定,可以參看他們的論著。
我也不想給你們灌輸太多苦難的想法,事未開始先慮敗,可不好。
若你們真踏上這條道路,你們自會明白這條路於自心間、於獨處時是如何波瀾壯闊,於處世時是如何問心無愧。
這種心境非世事中蠅營狗苟之輩所能瞭解.”
言語至此,一時靜默。
接著聲音響起:“還記得我們上課前,我一定要求大家背誦的那一句話嗎?”
眾聲附和:“記得.”
隨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是我們讀書人共同的願景,即使做不到,只在天地間立一乾坤朗照之光明無垢的真心也是足夠。
你們背誦得很好,希望你們今後面世的精神也能如今天誦句這般浩氣長存,傲雪凌霜;也希望你們中真的有人能做到如此。
歷史中的獨屬於我們炎黃子孫的文化脈絡還是需要我們這些讀書人去繼承的。
我希望我的學生絕不像當下某些人一樣對外來文化全盤讚美,一味趨同,丟掉獨屬於我們的文化精神。
他們那種卑躬屈膝的神態真是讓人恥與之同為炎黃子孫。
我也不知道今天為什麼這麼多牢騷話語。
好了,今天我們這課就上到這裡吧。
回家記得背誦《論語·雍也》,背到我們學到的地方.”
在一句“敬謝恩師”的嚴肅話語中,課業結束。
隨後,我就聽到求學者們歡笑嬉戲的聲音,學院的門被開啟,學生們陸續走出。
互相向老師告別,老師在門口一一應和。
他注意到了我,只是等到學生都離開後,才走到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