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內心真實合於外界真實,個人真實;個人真實世界方才真實。

知道道理僅僅是個開始。

孟子摘而說四端心、情,就是為了從人們在世繁多心情中領出頭緒,使人有真實在世的著手處、開始處。

“端者,緒也”(朱熹注語);端者,始也。

有了一個重新的開始,而順隨這個新的開始去知行,這就是改變自己的開始,是將自身從茫然真假混同的狀態中轉變為知真知假行真去假狀態的開始。

總是感同身受,總是惻隱同情,這應該是我們互相理解的基礎,但人們走得太遠,以至於連這最基本的真實感受之一也已忽略。

也難怪人們的忽略,感受的力量在現實世界中太微小,導致“日用而不知”的結果也是情理之中。

世界上的大多數人不知道怎樣去構成自己的存在,不知道怎樣去成為自己,茫然在世界中生老病死。

惻隱的心情就給人提供了一扇通往真實的大門。

最基礎的人的本質就是存在,而存在後又怎樣去在世界中生存呢,即怎樣在世界中經過反思地生活著呢?惻隱心給出了答案的一個解決方法。

我們都是經歷過嬰兒、少年然後具有自我意識,“我”要怎麼做的想法強烈,於是,反映在現實中或順從或鬥爭或妥協,到底什麼是真實的呢?是意識中的我是真實,還是現實的我是真實?二者和解,是真實的嗎?這是對現實的妥協嗎?以前,我沒有答案,我便只能隨著外界變化而變化著我自己的心念與行為。

我不知道真實是什麼樣的,於是,我也只能茫然在世。

但現在不一樣了,我有了一個真實開始的可進入入口,心情的真實是一種入真實的隱秘開端。

於是,我完全成為一真實的人,也是可抵達的路程終點了。

我在這樣的頓悟中,忽然懂得了儒家學說,我一直憑藉此而積集想融入榮華富貴的學說的本來面目。

是的!誠然,儒家學說一直成為歷代學說的統治工具,但其真實核心的理論學說的內容永遠藏在文字之中,等待著歷朝歷代的聖賢學者去發覺、去知行、去發揚。

但我也知道今日頓悟只是一個開始,我會從這樣的端點出發,一步步以這樣的真實為標準重新改變我自己的整個身心。

我知道我的內心始終期待著真實道理的現世以某個人的具體表述為基準如先前時代的賢聖者們言傳身教那樣,但經今日我恍然才覺真理早就已經在世界之中了。

知道正確且恰當的真理,堅心去做才是重要的;如是,人人皆是賢聖。

我現在知道了我該如何去做,那我就應該從這樣的端點出發,身心力行地去實踐不是嗎?真實的世界不應該是那樣的物慾橫流,但物慾橫流的世界不就是由一個個慾壑難填的個體存在即朝代中的我們構成的嗎?是我們自己選擇了我們自己的存在世界,而非存在世界選擇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