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世宗實錄(二) (第2/2頁)
宋末:我要做中興之主 江湖無水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監工部、皇城司各出人手,計劃三年完成。
九月,雲南至交趾路水路貫通,帝嘉勉,授工程主管吳寶謙國公,其下論功行賞,多有爵位。
十一月,皇太后感染風寒,帝罷朝隨伺。
十二月,皇后王氏血崩,薨,太子守制,帝降詔建皇陵。
二十七年三月,九真路運糧船隊遇風暴,十三艘沉沒,承天府糧價應聲而漲,戶部急調兩淮兩湖糧食入京平抑。
帝聞之,集內閣問話,曰:“江南素為天下糧倉,何以因為十三艘糧船沉沒而導致恐慌?”
林景熙對曰:“蒸汽機大規模使用,首在工礦場,其次磨坊,再次紡織。
蒸汽紡織機效率驚人,原料價格大漲,江南百姓為獲利而改種桑棉麻,少有種糧者。”
帝曰:“百姓逐利,天經地義,不可阻礙,然中樞不能不考慮國本。
國本者,糧食也!
當重建常平倉,確保災荒救濟,最終哪怕大規模天災導致三年絕收亦可安然度過。”
內閣擬定計劃,廣開兩湖與遼東諸地之荒地以重建天下糧倉,確保海外糧食斷絕子。而中原依舊可以自給自足。
八月,國子監請修遼史、金史、西夏史、元史,帝曰:“四國皆為國,然由異族主導,不能入正統,只以列國志記之。
然其內容可詳盡,無需諱言、遮掩,切勿矇蔽後人。”
初十,內閣輔臣胡三省自請主導編撰四國志,帝準之。
二十八年九月,北海運河工程勘探完成,內閣進呈施工計劃,八段同時開工,五年完成,帝準之。
臘月,帝降詔,欲禪位於太子,內閣大驚,急聚臣公商議後駁回。
帝召開大朝會,曰:“朕登基二十八年,身心俱疲,如今垂垂老矣,正該頤養天年。”
林景熙對曰:“陛下三十有六,春秋鼎盛,若自覺老邁,中樞無臣可用也。”
各路、封國皆上奏反對,遂罷。
二十九年正月,李庭芝薨,次月,文天祥薨,同月,張世傑薨。
帝哀慟欲絕,不思食水,陸秀夫秘勸之,方有好轉。
五月,陸秀夫薨,帝親自撫棺送葬。
六月,進貴妃文壽為皇后,以太子監國,巡幸江西。
八月,帝回京,召集內閣商議禪位事,內閣不允,帝以解散內閣逼迫,林景熙對曰:“陛下依法行事,臣等自可離任,然新內閣輔臣,絕不會同意陛下禪位。”
(本章完)